唐朝的小姑娘,都这么奔放么?李诚一阵牙根疼:“算了,你还是爬墙头吧。回头你娘拎着菜刀上门找人,我怕应付不了。”武约咯咯咯的笑了起来:“你这人,说话有趣的紧。”
李诚低头继续写字,小姑娘又不高兴了:“诶,你怎么弄根羽毛在写字。”
“这样写字比毛笔快啊,而且很方便。弄个瓶子装点墨水,带着走也方便。”李诚头也不太,继续做他的规划。武约看不清楚,有点着急:“诶,能给我看看么?”
李诚一脸苦笑回头,看看墙头上的小姑娘。不禁暗暗叹息,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在现代还是个小学生呢。在唐朝,过两年就得进宫了,送上门去给李世民祸害。算了,我又不想改变这个时代,也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变。李诚闪过一丝念头,立刻就放弃了。这小姑娘现在表面上看着单纯,骨子里却是个有大志向的人。
“你在墙头上怎么看啊?我告诉你大概的内容吧。跟着我一起从草原回来的兄弟,一共是十八个人,其中一个带着婆姨。其他的都是光棍汉。既然他们选择跟着我,就得给他们安排好营生。三年内,都得娶上媳妇……”李诚讲了十几分钟,小姑娘就认真的听着,一双眼睛看过来,眼神里只有求知欲,没有别的东西。
李诚心道,这小姑娘应该就是寂寞了,想找个人说话,再有就是求知欲比较旺盛。
“明空!”有人喊了一嗓子,小姑娘立刻低声道:“走了,走了,被阿母知道屁股要打烂。”
李诚笑了笑,看着她消失在墙头。不禁想起了一些才子佳人的戏文,又联想到了一个新的营生,安顿好这些老卒,有一阵子能闲着,找点事情做一做。写书么?嗯,可以考虑抄袭《聊斋》,以前看过古文原版。只是抄好了,怎么才能变成书,变成钱呢?
唐朝连线装书都没有啊,雕版印刷还没诞生吧?农闲的时候,可以试试看。难点,大概就是油墨了,还有字体的问题。合适印刷的应该是宋体,嗯,就是这个了。记下来,免得忘记了。李诚在本子上又记下一件事情。
搞雕版印刷好处很多,印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扬名的手段。回头弄张小报纸,在市井之间叫卖,搞个故事连载就是了,这年月的人娱乐生活乏善可陈,读报纸是个不错的选择。嗯嗯,李诚又记下了一个事,报纸。
这么一弄吧,发现事情很多。种地的事情好办,亲自教那些农夫就是了。其他事情,则需要一些时间来准备,对了,还有个事情差点搞忘记了,纸的问题。唐朝的造纸,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搞印刷没有纸,那就是白瞎。现在的纸,卖的可不便宜啊。
“虽然是奴婢,但是陛下有旨,这些农户,来去自由,我等不得约束,只能收租子。”高晋又一句话,说完就开始发抖,因为后面三人的眼神冒着森森寒气,手按照刀把上。
高晋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待宰的鸡,脖子后面冰凉的,冷汗刷刷的冒。
李诚回头扫一眼,冷冷的开口:“再闹就滚蛋。”这帮杀才,在战场积累的杀气,寻常人很难扛的住。他们倒是好心,只是不明白其中的关系。
三人立刻扭开脸,李诚这才继续往前走,对高晋道:“这些都是小事,领我去主宅看看。”
主宅很大,围墙后面的情况却不是那么乐观,怎么说呢?这个农庄是个半成品。就是盖到一半停工了。前面一个院子,正屋倒是盖好了,东西两厢则是一片荒地,草都长的老高。后花园什么的就不要提了,穿过正堂,后面的花园暂时是块菜地。
也就是说,围墙圈了一片地下来,就盖了居中的正屋。屋子里倒是很干净,平时想来不忘扫撒。李诚回头看看高晋:“平时你都住哪?这屋子里就你一个人?”
高晋躬身道:“回主人,奴婢在前院搭了个棚子,平时住在那。这屋子里就奴婢和一对老夫妻,他们就一个儿子,战场上没了,陛下收留了他们,让老夫妻打扫庭院,每年收租的时候,拨给点钱粮,度日是足够了。”
“这租子都是怎么收的?”李诚又问一句,高晋回答:“夏秋两季,收成的一半。具体到收的时候,全凭庄户自觉。这里的庄户,不用交税,只要交租子就行了。”
李诚微微皱眉,税收是国家的财政来源,怎么可以不交税呢?仔细一琢磨,这是皇庄,谁敢来收税啊?看上去这些庄户过的日子也很一般,不收税大概是皇帝发善心了。
“这样,马上要收秋粮了,你去跟县里说一声,这里换主人了,可以来收税了。具体这个税该怎么算,主家一半,庄户一半吧。”李诚觉得还是照章纳税为好,不要占这个便宜。
高晋很想说,没人来收税是好事啊,但是想想还是没说。李诚才是主人啊,照做就是了。心里却多少有点遗憾,别的勋贵和士族,部曲、隐户、私田,能省一点算一点,这位倒好,主动要官府来收税,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李诚四下望望,发现没什么可看的时候,回头交代高晋:“今日就到这吧,冬日农闲的时候,庄户们出点劳役,陛下没有特别的交代吧?”问题很清楚了,这是李世民丢来的庄户,应该多是贞观二、三两年天灾的流民,就怕他们被皇帝的善心养出臭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