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做事难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357 字 9个月前

到县衙,见过县丞、县尉,这就是一个领导班子。李诚没有引起众人的注意,都拿他当崔成的跟班看待。对此李诚也不在意,崔成召集班子开会,传达朝廷下达的政令。城管及卫生条例,在鄯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决定在长安推行。

传达了上面的意思后,崔成就不说话了,其他人也不说话。具体的内容,已经下达到三位县主管的手里,大家也都看过了。但是怎么去执行,这个问题没人愿意出这个头。崔成是想看看大家的反应,县丞和县尉,则是不愿意挑这个头。太容易得罪人了,这是长安啊。一个不小心,得罪哪个权贵了,说的夸张有点,被人打死了都没地方讲理去。

“怎么,都不说话么?”崔成忍不住了,看看两个下属,县尉站起来,说了一句:“内急,去一下茅房。”说着先跑了,面对崔成的视线,县丞就像便秘一般,憋的一头汗说不出话来。崔成见状叹息一声:“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这个事情你们就别管了。后果如何,本人一力承当。只是丑话说在前面,事情做起来了,二位不要拖后腿就行。将来看见了好处,有的人也别红了眼珠子往里头伸手。”

县丞擦了擦汗:“那啊,那是。”崔成挥挥手,示意他下去。李诚在一边一直没说话,他没有从政的经验,自然不会出来浪。

“二郎,你都看见了。”崔成很无奈,李诚点点头:“做事难啊!古往今来,莫不如是。既然选择了要做,那就必须做好。做事情,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个事情其实不难办。难的是找对做事的人。要我看,先把部门搭建起来,然后往里填充人手。这些人手,必须是大兄弟的人,不然大兄颁布的命令得不到执行,事情还是一场空。”

崔成点点头:“此事,为兄早有盘算。从鄯州回来的老卒,十人充入城管。再招募一些人手,差不多就行了。”李诚点点头:“还有一点就是财政,没钱你就养不起人。这个事情的初期,想收到钱不现实。为避免招人口舌,先做好足够的宣传,把声势造起来。”

崔成笑道:“二郎,你我好好商议一番,弄个章程出来。”

“此事有朝廷政令,名正言顺,但还不够。具体到条例的各个细节,这些内容需要广而告之,避免不教而诛,招人非议。所以,此事当以宣讲为先,而不是着急立刻推行。”李诚很清楚长安和鄯州有巨大的区别。在鄯州,李玄运一手遮天,他说了算。有他的命令,李诚在执行条例的时候,根本没有顾忌。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个年代的交通和咨询,喊冤你都没地方。就别说没冤枉你。

长安不一样,天子脚下,首重和谐。凡事都不能急,必须一步一步扎实的往前推进。

“此事可以令县衙的书办,转抄条例,四处张贴即可。”崔成把事情想的有点简单了,贴几张布告就能搞定么?这可是长安,你贴了布告,不等于大家都看见,看见了不识字的人怎么办?李诚摇摇头:“这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宣讲员,在长安县治下的范围内,人群聚集的地方,广泛的宣讲条例,张贴布告。”

“可!”崔成点头认可,两人就这么一条一条的来,在县衙里呆了整整一天才回去。

晚上回到家里,两人又是一番商议,轮流执笔,天明十分,操作的章程渐渐的清理出来。

忙了一个通宵,李诚倒头就睡,崔成可怜兮兮的还要去上班。做他的分内事,县令的权利很大,可以说长安县内任何事情,他都要管,现在还要兼顾这个事情。

崔成早晨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朝廷上奏折,要求拨款,成立新的部门。不能把事情一股脑的丢给长安县,上面有拨款,下面有名义,事情才好做起来。其实就是讨价还价。这是李诚出的鬼主意,做事可以,朝廷得看的到,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

晚饭是饺子,在李诚的坚持下,家里称呼扁食为饺子。羊肉韭黄陷的饺子,味道鲜美,热气腾腾的一大碗下去,一脸满足的李诚摸着肚子在后院遛弯。

崔成这家伙没口福啊,上任倒是很顺利,因为公事留在了县衙,晚上就住在那了。

饺子没吃上,可惜了。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

饺子有了,嫂子呢?李诚茫然四顾,隔壁有个未来的嫂子。

呸呸呸,我可没有这种恶趣味。李诚假撇清,摇头晃脑的继续遛弯,墙头上又多了个脑袋:“诶!”李诚抬头,一个香囊丢过来,赶紧接住。

“包子很好吃,这是我姊姊做的,算是给你的答谢。”武约笑起来就是个明媚的少女,谁能把她和那个恶名昭著的女皇联系起来呢?

“你等着,我去去就来。”李诚招呼一声,转身就走。武约疑惑的看着李诚消失的背影。

没多一会,李诚回来了,手里端着个大陶盆:“你运气好,正好下了一锅,我都端来了。”

搬吧椅子,递给少女道:“拿好了,记住,这叫饺子。”

“又骗人,这是扁食。”武约怼了回来,李诚笑嘻嘻的摆手:“拿去吃就知道了,这东西在我这,就叫饺子。以后跟我提到,必须说饺子。不然有好吃的不想着你了。”

“饺子就饺子,我回了。”武约回头,梯子下面站着一个少女,忙不迭的接过陶盆。

“嘻嘻,又有好吃的,姊姊,我说的没错吧,李自成是个好吃且愿意分享的好人。”

李诚这是没听到,听到必须是一口老血,小姑娘这么喜欢发卡,不是好习惯哦。叔叔带你去看金鱼。李诚没听到,脑子里浮现的是梯子下面那个少女的背影,忍不住骚情发作:“豆亭亭袅袅十三余,蔻梢头二月初。”后面两句不应景啊,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还是先不抄了,等下次有机会再抄。哼哼,扬州是好地方啊,找机会去浪一下。

生活,对于李诚来说,就是怎么舒服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