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需要多久才能问世?”李世民很着急,但也没有催的意思。
“看吧,快的话,两个月,慢的话,半年左右。现在唯一能确定解决的,就是雕版了,合格的雕版制作,需要的时间最少两个月。造纸和油墨都要看运气。”李诚其实挺后悔的,搞这些东西,虽然不要亲自动手,但味道一点都不好闻。
“半年就半年吧,朕先回去了,对了,那酒给朕拿十瓶带走。”李世民一点都不客气,李诚呵呵呵的冷笑:“一共就五瓶,喝掉了一瓶,任城王对臣不错,得给他留一瓶,卫公那边也要送一瓶。剩下的两瓶,都给陛下带走吧。”
李世民歪歪,很不满意的点点头:“好吧,两瓶就两瓶,回头制出来,再给朕弄点。”
李诚想了想,冲李世民拱手:“陛下,还是给个定量吧,不然臣这点家当,扛不了几天。”
李世民倒是通情达理:“那行,自成给个数字。”李诚想了想:“每个月五瓶,不能再多了,多了就拿钱买。”李世民听了大为吃惊:“这酒你打算怎么卖?一贯钱一瓶?”
李诚呵呵呵的冷笑几声:“一贯钱?一贯钱就能闻一下,没有五十贯,这一坛酒谁也别想带走。”李世民笑了:“你这意思,朕也是这个价?”李诚点点头:“一视同仁,不过陛下需要购买,臣可以打九折。”
“竖子!”李世民送他两个字,气呼呼的走了。
目送李世民在侍卫的簇拥下远去,李诚幽幽的一声叹息,秋萍听见了低声道:“李郎圣眷正浓,为何叹息?”李诚摇摇头:“说了你也不懂。”秋萍没再问,李诚却在心里告诫自己:“李世民是皇帝,最敏感的就是权利。千万不要表现出对权利有兴趣,弄臣就弄臣吧,日子一点一点的好起来就行。”
“诶,刚才离开的是陛下么?”墙头上露出武约的小脑袋,李诚看看她,这将来也是一号。点点头:“是啊,你想说点啥?”武约笑了笑:“没啥想说的,对了,你家后院啥味道?”
“知道太多,不是什么好事。”李诚开玩笑,武约哼了一声:“不说拉倒,当我不知道么?”
“你都知道了还问?”李诚一个反问,武约气的笑脸红了,小脑袋消失了。
果然能当皇帝的人,都不好伺候啊。李诚在心里做了结论。
半个月后,造纸的第一次实验传来了,纸造出来了,但好像失败了。
李泰差点哭出来了,李诚这话可不好听,拒绝的太干脆了。李世民不乐意了,这么欺负我儿子,你当我不在么?咳嗽一声:“自成,何出此言?”
李诚冲李世民笑了笑,回头看看李泰:“魏王要从卑职学诗文?”
李泰赶紧拱手笑道:“正有此意。自成诗作长安,泰得之,每每雀跃不已。仔细阅读揣摩,品味个中妙味。坊间有云:红颜不识李自成,貌若天下亦枉然。窃以为,文人不识李自成,笔下如云亦枉然。”
哦,这是个唐朝版本的粉丝,还是特么的脑残粉,李诚看出来了。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太过分了。就李诚这点文学素养,想教李泰肯定不够。别说教了,单单就中华典籍而言,李诚读的书比李泰少的多的多。再有就是李泰是个失败者,李诚早就知道答案,不消说要跟他保持距离,还有李承乾,最好就别碰上,那厮更倒霉,被老爹逼反了。
“诗文不是做出来的,魏王还是另请高明吧。”李诚很不客气,再次拒绝。
李世民不爽了,瞪眼道:“竖子,把话说清楚。”李诚朝李世民一拱手:“回陛下的话。诗文者,有感而发也,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作品,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的感悟之上。得先有感觉,后有妙手,再有好的诗文。”
这次不等李泰说话,李世民抢着问:“按照你说的,该怎么做才好?”
李诚笑道:“读书要活学活用,死读书只能出书呆子。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魏王养尊处优,不见沧海之阔,不见昆仑之高,不知江湖之远,不知民间疾苦。如此,试问陛下,臣该怎么教?比读书之多,学问之渊博,臣不如魏王也。”
李世民脸黑了:“李诚,你是在说朕的不是咯?”李诚微微一笑:“非也,臣只是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啥就说啥。臣也想奉迎陛下,却过不了内心的关口。”
“哼哼!”李世民悻悻的发出鼻音,回头看看李泰一脸的苦涩:“泰,你先回去。”摆摆手,给李泰打发了。李诚的态度很明显,看不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李泰。李世民让李泰进来,也确实有让李诚亲近的意思,没曾想李诚是这个态度,恼火之余有一丝欣喜。
怎么说呢?李诚的心里,大概指认李世民这个皇帝。这是李世民的感觉,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只要来的是李治,你看看李诚啥反应。
李道宗作为旁观者,一直没怎么说话,就是在一边看热闹。李泰吃瘪的事情,他看的很清楚,心里对李诚的评价又高了一个段位。这小子,鬼精鬼精的,当着陛下的面拒绝李泰。你当我不知道,你这是要抱皇帝的大腿么?
皇帝的眼睛里,看见的是臣子们的忠诚,臣子们的眼睛里,看到的则是竞争对手的战术。
李诚则出生叫住李泰:“魏王,不着急走,厨房里有包子,吃了再走。”
李泰眼泪汪汪的看着李诚,脑残粉被偶像打击了,太伤了。而且打击的很有道理。哪里晓得,李诚根本就是故意的。李诚最烦这种文青粉丝了,而且李泰这个时间来,目的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