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毒计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367 字 9个月前

李诚呵呵一笑道:“一群欺软怕硬的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打的越狠,杀的越多,他们跪下来的时候越老实。且这一战一旦大败而回,伤了元气的吐蕃赞普,还能不能继续坐这个位子,都是两说呢。”

韩咸突然变的很安静,一直平静的看着李诚。等到军议散会了,也没有再发言。

牛进达宣布结束,李诚匆匆告辞,还要回去巡营呢。

余下三人没着急走,坐在一堆面面相觑,这时候心头就是一股凉凉的。什么叫毒计!大家算是见识到了。李诚这个计划,算是把人心都摸透了。别说吐蕃赞普了,就算是这三位老家伙,换成自己绝对优势的时候,遇见这样的情况,同样会懈怠。只要一懈怠,这跟头就载定了

“呵呵呵,早就听说了,吐谷浑库山一战,便是出自李诚之手。今日一见,传言不虚也。”牛进达淡淡的冒出这么一句话,刘兰点点头,韩咸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后生可畏啊!”韩咸只能这么说一句,别人不知道松州的情况,他能不知道么?羁縻之地,多有山林,想藏几千人太轻松了。吐蕃二十万大军一旦进驻,相互之间的联系都成问题。夜黑风高,一把火烧起

来,再偷袭之,岂有不炸之理?

“我们几个,再商议一番,再想想适才可有疏漏之处?”牛进达也不着急散伙了,继续商议。这三位都是老家伙,打仗都是经验丰富。也是头一回打这种仗。

“有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三千骑兵的消息不被泄露?”刘兰提出问题来。

牛进达很快就有了主意:“好办,就说是来换防的,遣一军白天离开,晚上悄悄回来。”

“柴草的话,现在就该储备了。”韩咸也补充了一句,三人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继续完善。

李诚回到营中,照例寻营之后,回到帐中已经是深夜,随意的洗一洗睡了下去。

次日一早,李诚起来,换了便装出门。昨夜有跟牛进达说过,他最近一段时间不在军中,要四处出去勘察地形。牛进达同意了,并且要求他尽量保密援军的行踪。

李诚带着两个老卒,一人一骑,装成一个商人的打扮。悄悄的出了军营,来到松州城的一个宅子跟前,抬手敲门。里头很快出来一个本地打扮的婆娘,看着李诚等三人,唬的后退一步:“寻哪个?”

“郭怒在家么?”李诚微笑询问,婆娘这才放心一些,回头嚷嚷:“老郭,有人找。”

里头匆匆出来的郭怒,一边走一边穿衣服,口中嘟囔:“是哪个?大清早的扰人清梦。”来到门口,看到是李诚,郭怒先是一喜,随即一脸的臊的慌。咋回事呢?

没有娶到大唐公主,这就是没能得到唐朝的承认,对于吐蕃赞普而言,统治地位就存在瑕疵。哪天唐朝再封一个赞普丢进高原来,谁才是最大的王?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吐蕃赞普担心的是这个。娶不到公主,在当今鼎盛的中原王朝面前,他的政治地位就不稳固,或者说缺乏正统性。毕竟周边的藩属,都有公主了。

吐蕃把能不能娶到公主,看成了政治问题,是否被唐朝承认其统治的合法性。“由此可知,吐蕃赞普所谓仰慕大唐之说,本质上是一种试探。如真心仰慕大唐,大可亲自前往,也不会率部来犯。既然是试探,那就一次性打疼他,打到他想到这次打击就心疼。接下来就是朝廷宰辅和陛

下的事情了。”

李诚做出了最后总结,牛进达听的很认真,丝毫没注意到,刘兰和韩咸都到了。

“说那么多,最终还是要看手里的刀子快不快,麾下将士是否用命。”韩咸插了一句,语气充满不屑。李诚没有计较这个,只是淡淡一笑,看看牛进达。“人都到齐了,开始军议吧。”牛进达赶紧缓和气氛,免得干起来。李诚的威名太甚,朝廷诸公都被干的哑口无言,一旦发飙,三个人叠一起都怼不过。就算是动手吧,李诚在平康坊一战之后,牛进达也觉

得三个老家伙未必干的过他。“各位,眼下是四月初,往年这个时候,吐蕃很少动武。今年三月初,吐蕃便出兵吐谷浑,一月这内,吐谷浑被赶过青海湖以北。眼下吐蕃正对各羌用兵,一旦获胜,必挟大胜之威,席卷而下。松州,必须

早作准备。”

牛进达的开场白很明确,点明了当前的局势。现在三位都没话说,等着他的下文。

“故而,朝廷有令,本总管率部西来,目的在于防范此举。一旦吐蕃来犯,该怎么打,诸位可畅所欲言。”牛进达没有自作主张,而是请大家先发言。

韩咸大大咧咧的一歪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好准备的?我边军枕戈待旦,随时可以迎敌,并战而胜之。”这个心态别说李诚了,牛进达和刘兰听了都皱眉头。边军是个什么情况,你心里没数么?有多少光明铠,有多少强弩?有多少兵卒?吐蕃兴师,号称二十万,打个对折,也有十万。就凭一营边军,加上本

地府兵,就能打败十万强敌?

开什么玩笑呢,真当吐谷浑和各羌是泥捏的?这部分,加起来十万兵总是有的吧?就算羌族不能拧成一股绳,被各个击破,那也不是三千边军能搞定的力量。“老韩,你也是老打仗的,应该知道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刘某一己之见,先派人前往吐蕃,打探消息。我军则做好一切站前准备,力求不败。”刘兰持重之言,牛进达听了微微颔首,表示认可,这

才是准备打仗的样子嘛。

韩咸被刘兰这么一说,倒是没有生气,大家习惯性的争吵了,他就是看不上李诚而已。

牛进达把目光对着李诚道:“自成,你说说。”

李诚笑了笑道:“我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一仗我们兵少,吐蕃兵多。战略层面,采取守势是必然的。战术层面,则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战机。现在我军先到一步,可以从容的准备。”

牛进达听了心头微微一震,这一看就是有备而来的说法。可见当初他的方略,是有针对性的,不是盲目提出。由此可见,李诚确实是在朝廷上说服了陛下和各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