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没钱了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2211 字 9个月前

果然,李诚听了只是淡淡一笑:“这算什么危险?更危险的地方我都闯过来了,这次也一样,你要对我有信心啊。”李诚笑着安抚,但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人对大海的畏惧。

“茫茫海上,遭遇风暴,如何得了,不行,姐夫非要去,我就去跳海。免得真的出了事情,回去没法子跟姐姐和阿娘交代。”武约真急了,连连跺脚。

可不是么?武顺孝期已满,就等着李诚请假回长安,把武顺娶过门来。这个时代的家族,男人是顶梁柱,李诚出了事情,大家都不好过。

许敬宗这边也吓个半死,一溜小跑的过来了。这边武约还在劝说,许敬宗出现了,赶紧道:“许总管来的正好,我姐夫不听劝。”许敬宗见状,冷静下来。

“三娘莫急,去弄茶水来,许某与总管好好说说。”

武约这才出去,许敬宗坐在李诚对面抱手道:“自成!”李诚抬手摆了摆,打断道:“延族,这一趟我还非去不可啊。”

许敬宗点点头:“愿闻其详!”李诚低声道:“水师快没钱了,我带来的那点家当,也撑不了半年了。”许敬宗浑身一震,怎么把这个事情给忘记了。

实际上水师的情况一直不算好,目前为止,最大的开销是造船,钱都是李诚先垫付的。登州三县的税赋,扣除各县的开销和俸禄之后,结余非常有限,多亏了咸鱼卖掉,这才勉强维持住水师官兵吃喝穿戴的开销。整个水师衙门,那么多官员的俸禄,李诚还欠着三个月的呢。本来打算自己掏

腰包,想想不合适。

朝廷的水师的官员,你掏钱来养着,李诚想干啥?道理很简单。一文钱难道英雄汉,许敬宗听到这话,顿时也没话好说了。好不容易熬过冬天,谁家里也没余粮啊。水师没钱,还搞个屁?李诚私人倒是有点钱,问题许敬宗不敢开这个口,开口就是在害人呢!回头别叫李诚打一顿。

登州城里手艺最好的首饰匠人被传到总管府,来的快去的也快,原因他表示还有手艺更好的人,不过在齐州。这就是小城市的痛苦,这匠人打个首饰还凑合,打磨镜片的技术含量太高,他根本不敢接这个

活。

李诚打发了匠人后,很是郁闷,这个时代手艺最好的匠人,在长安啊。当初在长安,怎么就没想起来找匠人弄望远镜呢?失误啊,主要还是人太懒了啊。没辙,只好闷头在家里画图,然后写封信,让人带回长安去,要求亲自交给崔芊芊,让她亲手督办,而且还要绝对保密。这玩意,用在军事上价值很大,关键是搞清楚敲门后,没啥技术含量。当然不能跟

真正愿意上的光学望远镜相比,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心情不佳的李诚,只好把拿一群新兵撒气,每天都要操练一番。这个时代的军队,说的难听一点,十天一操练就不错了。李诚这种每天都要操练的搞法,水师上下都是胆战心惊。

一致认为,李总管在海上受了气,大家都当心点,别撞枪口上。

实际上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李诚也听到了风声,心里一想这是好事啊,解释个屁啊。

一群水师新兵,每天一早就给尖锐的哨音惊醒了,然后各种看上去非常变态的事情来了。

先练站,后练走,这都不算事,还有内务。营房里的杯子要叠的整齐不说,吃饭的碗,梳洗的器具,都得摆的整整齐齐,一丝一毫的乱都不许出现。刘仁轨都在担心水师要哗变了,最终却平安的读过了最初的两个月。新兵老兵,都适应了李诚的搞法。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吃的好。这还要感谢崔成,来到登州后,大力推广养猪。水师官兵三千余

人,得益于此,每三日都能吃到一次肉。

刘仁轨一直跟着训练,就在他觉得差不多,该上船操练的时候,李诚又玩出新花样了,啥啊?美其名曰,拉练。最初是每次全服武装跑十里,后来发展到每次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