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嗓子喊的,李诚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法理上风的位子了。你家二郎去我家,杀人放火,你说我该不该来找回来?这年月可没有什么以德报怨的屁话,都是你砍我一刀,我杀你全家。
李诚的姿态没毛病,这也是苏定方无法阻拦的原因。真要阻拦,搞不好就是死仇!苏定方没那个义务,为柴家背这口巨大的黑锅。
“李自成,国有国法,二郎犯事,当交有司处置,不可善开事端,私自报复。”柴哲威是真的害怕李诚,大理寺的人说的很清楚,昨夜李庄去了三百黑衣人,留下一百多尸体,余者被杀散。这是什么概念?李庄那帮人的战斗力还能强过死士?
重点还是李诚太能打了,结合平康坊的故事,结论就出来了。
“不开门是吧?那行,李诚得罪了!”话音刚落,李诚张弓搭箭,苏定方在一边把脸扭开,只要李诚不杀进门去,他就当着一切都看不见。
柴哲威立刻缩了下去,根本就不敢露头在外。就听见弓弦一响,箭声破风,嘟的一声,大门狠狠的一震。苏定方回头看一眼,脸色微微一变。
李诚这一箭,射在了大门口的“谯国公府”牌匾的下面,震的牌匾一震摇晃不说,李诚还是三箭连珠,嘟嘟嘟,三箭一排射在牌匾下,连续的震动后,牌匾被震的往下一倒,堪堪给三支箭拦着,没有掉下来。
李诚把弓收了起来,冷冷的对这墙头道:“柴大郎,谯国公何等的英雄,却生了你们两个废物,这牌匾你们不配。”
看似很轻松的李诚做到了这一步,实际上懂行的人都知道,三箭把牌匾震起来,又托住,难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还有李诚说的话也有很意思,他敬的是柴绍,却没把这兄弟二人当一回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堵着大门射了三箭,柴哲威门都不敢开,今日之事后,柴家从此颜面扫地。
“李诚,我跟你拼了!”柴哲威真的没法忍下去了,吼了一嗓子,要开门往外冲,却被一干下人死死的拦住:“国公,不可,万万不可啊!”
马背上的柴令武这时候也急眼了,喊一嗓子:“李诚,有种你砍了我,莫辱我家门。”
李诚冷笑一声,噌的一下,横刀在手:“你当我不敢是么?今天就要在你家门口,砍了你的脑袋,祭奠那些冤死的庄民!”
说话间,李诚的刀奔着柴令武的脖子就过去,苏定方大惊失色!
第四百零一章不是来讲道理的
李承乾在抱怨的时候,于志宁走了过来,不满的眼神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在李承乾脸上剜了一下:“殿下,事已至此,当有所决断。臣请殿下亲赴,以平事端。”
这个建议没毛病,甚至可以说在这个情况下,这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于志宁唯一没作对的,就是他的眼神和说话的语气不对。训斥!没错,就是在训斥。
如果说李世民毫无立场的站在儿子这边,这种训斥不会给李承乾带来多少影响。问题是李世民是毫无道理的站在师傅们这边,心里想法固然是为了李承乾好。但是李世民没想过一个问题,这是个年轻的太子,总是被师傅们训斥,心里能舒服?
偏偏又不能反抗,只能沉默,沉默的压抑日积月累,最终走向了变态。
“于师傅所言极是,来人,备车。”李承乾装着欣然接受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在暗暗的咒骂李诚不省事,于志宁多事。历史上于志宁因为直言刺面,李承乾派了两个杀手去干掉于志宁,其中一个就是纥干承基。
只不过事到临头,纥干承基二人没下手,具体经过是后话,战且不提。总的来说,纥干承基还是有节操的,勇于任事者,不然也不会冲出去呵斥李诚。只不过他被李诚一箭干懵了!
备车的时间不算慢,但肯定不快。但是于志宁却不管这些,直接一句话丢李承乾脸上:“十万火急,骑马去!”这一句把李承乾的心中的伤口又撕裂了,开始往外冒血。当初这条腿摔瘸了,就是因为骑马的缘故。
“孤脚疾发作,需要修养。”李承乾压抑不住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径直拂袖而去。本来就不想管这个事情的李承乾,被于志宁一刺,干脆借机发作。于志宁也不追他,只是冷冷的看着他进去。教不了你是吧?有能教你的!
于志宁的心里,已经把奏折的草稿打好了。准备给李承乾一记狠的,让他知道什么才是一个太子该做的,什么不能做。至于李诚的事情,于志宁看来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如何处置李诚的事情,他只会建议。是否采纳,是太子的事情。
当然了,要是太子不采纳,那就是昏庸,不能纳谏不是昏庸是啥?
于志宁这种人比较可怕,这种人对自身的道德水准把握的很高,真是严格要求自己。就像子路那样,有一口饭吃,有一瓢水和,生理要求就基本满足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对道的追求,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严格要求学生。
于志宁要是给能吃苦的寒门子弟做老师,能发挥的作用太大了,正所谓相得益彰。奈何,他现在是太子的老师,李承乾从小含着金汤勺长大的人。吃苦?不可能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吃苦。各种玩乐方式都腻味了,最后玩个称心。
对了,称心是个人,是个太监,长的比最好看的女人都好看的太监。
柴哲威继承了谯国公的爵位,理论上来说,他的地位比李诚要高很多。李诚不过是个县伯,他是国公。以李诚立下的功勋,如果不是出身太低,一下简拔太高,会导致非议。李世民应该给李诚的爵位,肯定不是一个县伯。
应该说,柴哲威的比李诚高太多了。这是由投胎技术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