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怎么不见明月妹妹?”崔芊芊的身影自身后传来,李诚回头一看,笑道:“怎么出来了?天这么热,不怕中暑么?”崔芊芊看看枝头的树叶,在风中摇摆狂舞,风吹凉意十足,笑道:“睁着眼睛说瞎话!人呢?走了么?怎么不留下来?”
李诚笑道:“怎么,你这个大妇不吃味么?”崔芊芊还他一个白眼珠子:“明月这样的妹妹,再多几个都不怕。倒是什么白家郑家,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思呢。”
李诚上前扶着她往回走,心里很是感慨,这年月的女人难啊。崔芊芊要是对明月不客气了,那真是一定“妒妇”的帽子戴严实了。说到底,还是李诚不是东西。非要娶什么崔氏女。看着风光是风光了,麻烦也多的很。
这个节点上的崔芊芊最为敏感,跟产后抑郁症无关,无非就是崔家那边的原因。崔芊芊真的很担心,因为娘家的关系,对自己的位子产生影响。所以一言一行都非常的小心,也不能不小心,不敢不小心。
“娘子想的太多了,完全没必要,你是你,崔家是崔家。”李诚不动声色的点一句,崔芊芊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柔柔的看一眼丈夫道:“郎君不必宽慰妾身,都是分内事呢。”
走到屋子内,崔芊芊回身欠身道:“郎君不必有所顾忌!”
李诚笑了笑:“娘子小看崔氏了,他们不过是在投石问路呢。”
“郎君早有预见,妾身多虑了。”崔芊芊彻底的放心了,李诚心道,这里难道不是该用成竹在胸么?难道说,这个词的出现是唐朝之后?
啪嗒,雨点终于下来了,一滴两滴,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遮天蔽日。
狂风骤雨中的树在顶风摇摆,不断的化解风力,些许旁枝被吹断。
风雨总有停的时候,雨后的天空挂着一道彩虹。李诚看看雨停了,背着手出门,在院子内溜达。家里的下人们,忙着在收拾大风吹断的枝桠,清扫地面。
李诚眯着眼睛,瞄着长安的方向,似笑非笑,自言自语:“算算日子,过几天也该到了。”
李晋继续他的讨钱之旅,大理寺那边始终没松口,说是案子没结,不好赔偿。连续三天,李晋都跑了个空,却依旧锲而不舍,长安城里关于李家财政危机的流言,日甚一日。
终于有坏消息传来了,一户工匠和家人,半夜悄悄的搬走了。人去屋空!这是铁匠作坊的一个工匠,手艺还算是很不错的。
有这么一个开头之后,接二连三的事情不断的发生,连着三日,又有三十几户人家不告而别,都是夜里悄悄搬走的。
“李家快撑不住了!”这条流言,就像瘟疫,快速弥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李庄。
第四百一十二章情真义重
“好句子,为何只有一句?”李义府赞叹之余,不免疑问。此刻山巅黑云密布,风急帘舞,正是风雨欲来之际。再看野市及李庄周边,群魔乱舞,两者合一,恰到好处。
李义府不认为李诚看不明白眼下的格局,但他还是来了,因为这个时候他来到这里,无疑在释放一个信号——雪中送炭!
李义府个人是无限看好李诚的未来,眼下这点坎坷,顶了天损失一些钱财。对于李义府来说,钱财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才是他所追求的!
至于说道士族门阀的打压,李义府表示呵呵呵,这就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啊。难道就没想过,李诚一旦倒向皇帝,会是个什么局面呢?可以预见的是,李诚会快速的往上爬。一旦手握重权之时,就是秋后算账之日。
当然也不排除门阀里有远见卓识者,但是他们肯定是少数派。门阀的作风,少数派无法代表大多数。最终还是会有利欲熏心者伸出脏手,希望能捞回一块肥肉。
“突然想到的,随口就念出来了,其他的句子没想好,就不提了。”李诚淡淡一笑,李义府捶胸顿足:“怪某,不该出言打断自成文思,某乃文坛罪人也。”
且不论李义府的真实目的如何,就冲他这时候来见李诚,就能看出来他的不凡之处。
楼道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上来的是钱谷子:“家主,明月娘子来了。”
明月居然敢登门?不怕被崔芊芊抓花她的脸么?李诚颇为意外,瞬间变得感动了起来。如果是李义府是有所求,明月便是无所求。
“李兄,告辞了。”李诚朝李义府拱手,李义府回礼道:“自成去吧,人生有此红颜知己,何其幸也!不敢辜负了!”
明月是坐车来的,在李家门口没有进去,而是很耐心的等着。尽管她很希望能迈进这道门,但是李诚没有点头之前,她是不会这么做的。
风尘中的女子是贱籍,连商人都不如,是所谓的下九流。所以才有“从良”一说。明月轩不缺高门满座的时候,北曲戏楼也不缺疯狂的观众粉丝。
但是在那些人的眼里,明月就是个玩物。平康坊上下的娘子们,也都是玩物。
风尘女子就算洁身自好,也沾染了太多的污秽,不然怎么会叫风尘女子呢?这个时代就是如此,所有那些追捧名妓的男人,目的就一个,弄上手,玩一玩就丢了。世人也不会太看得起这些风尘女子。
不像现代社会的明星艺人,粉丝无数,光鲜亮丽的活的很是滋润。
李诚是一个例外,尽管也是个花心的,但在这个时代不算是缺点。是真名仕自风流,不风流才不正常呢。但李诚的风流之后,却不是无情。这一点平康坊内那些颜色老去的娘子们,心里最明白。如果不是李诚弄出来的戏园子,她们的结局就是一间草棚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