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无疑是新贵族新门阀最合适,因为他们的地位跟李诚是一样的。他们也只是皇帝用来制衡老门阀老贵族的力量。李诚很努力的要成为他们的一员,然后才能提李阀。将来才会有关中李氏的门阀之名。
心满意足的老太监走了,同时也为陛下感到悲哀。两个女婿都是不省心的,尤其是柴令武,还是陛下的外甥呢。帮不了皇帝的忙,也不该坏陛下的事情不是?
李诚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定理,跟我混有钱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恩怨是放不下的。这个道理李诚很早就知道了。当然了,小本本要藏好。
贞观十三年的夏天很热,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长安城里发生的事情,让李世民又一次感到了忧虑。大太监回来求见时,李世民还是皱着眉头。
“李诚没有来么?”李世民看了一眼小心翼翼走路的大太监,轻声问一句。
正在给李世民卷烟的小兕子抬头道:“耶耶,九成宫一点都不好玩,兕子要去找李诚玩。”
“等夏天过了再去,现在太热。还有,李诚是长安县伯,要叫尊称李县伯。”小棉袄的要求,李世民倒是不会拒绝的。
“知道了!”李明达脆生生的应了,起身就走,丢下卷了一半的烟也不管了。李世民一脸的愕然,竖子,还我知书达理的小兕子。都是被李诚带坏的,以前不这样。
抱怨归抱怨,但是小公主的身体却是一天一天的见好,不像以前那样是个病秧子。每天坚持锻炼,早晨起早在院子里练甚么李家的绝学——时代在召唤。傍晚会去走半个时辰。
别人看着当皇帝很爽,李世民也觉得很爽,但目前还不够爽!
要是能干翻那些山东士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集权,那就最爽了。
可惜,李世民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印刷书籍,搞科举,锄头挥的很勤快,就是不刚正面。
这就是皇帝的无奈了,面对山东士族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层的盘踞,李世民也没见效快的法子。还有一个事情挺无奈的,就是所以的朝议,现在多了一个程序。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尽管皇帝是有否决权的,但是这个头开了之后,万一今后出一个不那么强势的皇帝呢?这权利,还不得被大臣夺完么?李世民很无奈!在这个夏天!
李诚也很无奈,其实他很想帮着皇帝干翻士族,但他很清楚,这个任务很艰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农耕文明的时代,君主集权是最合适的制度。
但是李诚不敢这么做,因为一旦做成了,搞出一个类似军机处的东西来,百年内是没大问题了,时间长了搞不好就是民族罪人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皇帝的无奈
当时李诚后退了想躲开,但是身后是椅子,直接做了下去。武约则是一往无前,李诚无奈伸手扶一下她的双手,然后就变成了武约半蹲在身前。
嘴正对的部位好像有点什么不对,好羞耻!适才与崔媛媛厮磨出来的火气还没散掉。
“先回去向阿娘认罪!”武约嗖的一下站起来,掉头就跑,似乎后面有狼在追她。
擦汗!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种事情都会发生。傲娇小娘子武约,在真刀真枪面前怂了。
倒是李诚坐在椅子上,一声叹息:“这都什么事情嘛。”
杨氏有没有责罚武约不知道,反正武家人在后院安静的住着。金胜曼也没出来露面的意思,大概是觉得不好意思吧?
李庄机会是在一夜之前就回复了往日的热闹,人依旧多,但目的与之前大不相同了。几十个老卒带着一干庄丁,每日巡逻,不让外人来打扰李庄的平静。怀着目的的人见不到李诚,只能耐心的在野市溜达,等待机会。
恩怨不是说化解就能化解的,李诚的小本本里,所谓的山东士族全都没跑。
没有落井下石的新贵,这次算是赚到了。钱庄的事情还在酝酿之中,暂时没有举动。
火场处开始进人清理,弄完之后不打算再盖仓库,甚至连作坊都开始往下游搬迁。
一场火灾后,李庄重新规划,野市的规模扩大,正在新盖的交易所,纳入了野市的规划中。李庄学堂和医学院也进行了搬迁,给野市腾地方。
煤渣路进行了扩建,原本的主街道铺上青砖,今后不再允许载重的车马行走。野市的外围,设一个停车场。货物运到此处,交由本地车马运入野市。原本的野市,变成了一个专业的综合商业区。平康坊的娘子们,都到这里来设买卖,戏园子也修了一个。
重新规划后的野市,名字换成了李庄市,这里不存在什么宵禁的说法。治安问题暂时由李庄自己负责,官府可以来收税,别的管不了。有点朝着私人市场的方向发展。
下游的河边新建起几个高炉,码头也新建了一个。运输铁矿石和焦煤的船只,今后都停在这个新码头上。真的要感谢这个时代的河流,没有河流的水运,炼钢铁就太折磨人了。
李诚一直在琢磨着一个事情,是不是上一道奏折,禁止砍伐树木。现在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还是很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去面对。炼铁这个时代多用木炭,随着李诚倡导的煤炭开发和利用,至少长安城里卖柴火和木炭为生的营生难了。
可以想见,民间的钢铁产业将出现大发展的新局面,焦煤取代木炭,成为当务之急。李诚觉得有必要扩散一下焦煤的技术。整个大唐炼钢都不用木炭,将可以保住更多的树木。还有就是造纸了,推广竹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