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高昌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299 字 9个月前

当然这是书上说的,实际上的情况有可能是另外一种。不管哪一种,李诚都会被牵连。如何避免被牵连呢?李诚现在就必须做好准备。

此去高昌数千里,还有两千里的沙漠,这一路可不好走。李诚负责大军的后勤,责任重大。现在就必须开始做准备了,等到准备完毕了,估计已经是秋末了。

史书记载的高昌是自己作死,阻断丝路,不让西域各位来朝拜大唐。这是我们自己的史书的记载,你可以这么理解,高昌是地区老大,毕竟是汉人的底子,在西域那个地方小范围的称王称霸。高昌距离大唐很远,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下的格局是大唐为尊,西突厥是老二,老大距离比较远,老二比较近。于是,高昌与西突厥达成了盟约,一旦唐军来征伐,西突厥答应派兵增援。

因为距离太远,考虑到当时的道路条件,还有两千多里沙漠地带,对后勤可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鞠文泰不认为大唐能下决心进攻高昌,这么远的距离,军队的数量多了,后勤就能把你拖死,来的少了,西突厥出兵,胜算则未必能有。

这些东西考虑的都很周密,看起来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鞠文泰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是大唐,唐军的战斗力远远超出了鞠文泰的判断。这么说吧,如果一万唐军遭遇五万西突厥的骑兵,干起来肯定是唐军获胜。

一万唐军遭遇十倍之敌,那就要看其他因素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的话,唐军还是能赢。唐军就是这么吊!以少胜多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一汉当五胡,是这个时代的定理。

还有一个因素,突厥被大唐打怕了,自身还有其他敌人,比如薛延拓。所以,无法全力以赴的应对唐军。甚至说的严重点,看见唐军的旗号就跑路都不是新鲜事。游牧民族在战场上刚正面的水平,一直都是被吊打的节奏。

再者,西突厥自身处在一个分裂的状态,内部问题很多,所以对鞠文泰的承诺,更多是是忽悠他给大唐添堵。

深知这一仗必胜的李诚,唯一要做好的就是大军的后勤工作,侯君集率一军出征,这一军大概人数是两万,这还没算辅兵。七七八八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三万人。三万人的后勤补给,从来都不是小事情。

李义府非常意外,接到上命之后,呆滞了很久,然后才立刻收拾收拾,奔着李庄来见李诚。到地方都黄昏了,大不了在李庄过夜就是。

李诚在书房里接待他,一起吃了晚饭,没有上酒水。不是不重视他,而是要谈事情,不好喝酒,免得耽误了。

李义府在没其他人的手,很正式给李诚行礼:“多谢自成举荐之意。”

这就是聪明人,一想就明白,这差事是怎么来的。大唐重军功,这一仗看起来还是有风险的,但是对于李义府来说,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会立军功。

李诚笑着摆摆手:“我推荐你可没安什么好心,接下来有你累的。我唯一能保证的,就是一旦上了战场,我负责你的安全,如果需要战死,我一定死在前面。”

李义府听了不禁动容,再次深深的躬身:“如此,义府累死有何妨?”

第四百二十四章高昌

李世民沉着脸看着台下的臣子们在互相攻讦,心里很是不爽。当朕不在耶?

宰相都是聪明人,谁都能察觉李世民的情绪不稳定。但是水师总管这个位子太过诱人,实在是忍不住要争一争。于是,又有人站出来说话了。

这次又是谁呢?杨师道!李世民有意让他为侍中,所以杨师道也能进来听政了。

“臣举韦挺为水师总管!”这一声可谓振聋发聩,房玄龄都被震的把头抬起来了,一看是杨师道,立刻又把头低下去。

韦挺是什么人啊?魏王李泰的忠实拥趸,千方百计推魏王上位。杨师道这是要押注呢。

这一推荐之后,局势立刻有点乱了,工部尚书杜楚客站出来了,举着笏板支持杨师道的建议:“臣附议!”韦挺是个文臣,但是这年月的大臣,根本就不分文武。只能相对文或武。

长孙无忌赶紧退了下去,这时候说话就是在作死啊。储君之争,万万不敢表态的。

也有聪明过头的,比如侯君集就是了,瞪着眼睛怼杜楚客:“韦挺文臣也,如何为武?”

杜楚客才不鸟他呢,直接喷回去:“候尚书乃是武将,如何为吏部尚书?”

然后两边就干起来了,侯君集有点势单力孤,即便是薛万均,也没有出来帮忙的意思。毕竟涉及到他兄弟,得避嫌啊。

杜楚客这个大臣呢,李世民本来很欣赏的。原因是杜淹那档子事情。但是这人啊,总是会变的,杜楚客就变了,李世民还活的好好地的时候,就开始押注了。李世民心里很腻味,你怎么不学一学你哥哥杜如晦呢?

(少随叔父淹没于王世充。淹素与如晦兄弟不睦,谮如晦兄于王行满,王世充杀之,并囚楚客,几至饿死,楚客竟无怨色。洛阳平,淹当死,楚客泣涕请如晦救之。如晦初不从,楚客曰:“叔已杀大兄,今兄又结恨弃叔,一门之内,相杀而尽,岂不痛哉!”因欲自刎。如晦感其言,请于太宗,淹遂蒙恩宥。楚客因隐于嵩山。

贞观四年,召拜给事中,上谓曰:“闻卿山居日久,志意甚高,自非宰相之任,则不能出,何有是理耶?夫涉远者必自迩,升高者必自下,但在官为众所许,无虑官之不大。尔兄虽与我体异,其心犹一,于我国家非无大功。为忆尔兄,意欲见尔。宜识朕意,继尔兄之忠义也。”拜楚客蒲州刺史,甚有能名。)

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斗嘴很快上升到表示要与对方的直系女性亲属做深入交流。

别以为这些人吵架都是文绉绉的,该骂娘的时候,“彼其娘之”一点都不客气。

李世民在高处,看了好一阵,不禁心生悲凉。旧的门阀还没打下去,新的贵族开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