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个新花样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275 字 9个月前

“陛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李诚还是决定抢救一下,白松陵应该不会供出李诚的。毕竟事关东宫,白松陵还没活够的话,就不会把两人之间的对话说出来。

李世民看看李诚,这货演技很扎实,一副真诚的表情。李世民点点头:“现在就沔州有个太守的位子,不愿意去的话,就没地方安排了。那个圩田,白松陵不去,就只能是自成去了。”这就是不去都不行了,是这个意思吧?

“陛下非要臣去呢,那臣也不是不能去。不过臣要是去了江南西道,就不是一个太守能满足的。”李诚倒是没吃李世民的威胁,显得颇为淡定的表态了。去就去,就是不怂。

李世民狐疑的看着他,似乎有所领悟,这家伙就是要跑啊。江南西道那个地方,尤其是荆州、沔州那一带,别看很早就有汉家文明。东晋的时候衣冠南渡,更是促进了发展。实际上那些地方呢,比起长安来,还是农村来的。

这么说吧,荆州是所谓的上州,沔州则是下州,登州那是一度被裁撤的下州。也就是说,登州以前还不如沔州呢。人沔州好歹还是个鱼米之乡。不管怎么说,看看李诚去了登州就能搞出大动静,到了江南西道,好歹给人家一个下都督的职位吧?

比如武士彠的荆州都督,这个位子就是一个上州的最高军政长官。地方上权利非常的大。不过这个位置不好做。僚人,地方豪强,都是很能搞事的。

李诚这么一说,李世民反倒犹豫了。讲真的,李世民是不愿意放李诚离开长安的,这家伙不在身边就肯定会搞事。而且他还是水师总管,少府监还兼任少监,就是不怎么管事。

但是这一两千万耕地,对李世民的诱惑太大了。可以肯定的是,李诚既然说了,就一定有可操作性,这是李世民对李诚的了解。这家伙,很少瞎说大话,说了就一定能有成果。农耕帝国,对耕地的要求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

让别人去,按照李诚的说的去做,肯定会有结果。但是绝对不会有李诚亲自去做效果好。关键是李诚为啥不怂,居然愿意去江南西道那个地方任职呢?难道说,还有别的原因不成么?李世民觉得这里头一定有问题。

“竖子,有看上什么了?”李世民很突然的发问,李诚一愣,随即使劲摇头。这就是不说了,不然他本能的就反驳“没有的事”。那么李诚看上了什么呢?李世民想追问,但是知道追问也没用,李诚要是愿意说早就说了。

这是一次双方都满意的谈判,唯一不满意的是李世民连顿晚饭都不安排,直接给人撵走了。“滚滚滚!不说拉倒,白松陵任沔州太守,就这么定了。”

那么江南西道的荆州、沔州一带,有什么吸引李诚的呢?

第四百八十七章又弄出个新花样

上州刺史(太守)那可是从三品,下州刺史才正五品。差出两个级别来了,待遇能一样么?登州别驾,五年以后就是正四品了,你搞搞清楚。(前文有知府之说,弄混了,唐朝初期州长官称为州牧、刺史、太守)

那么问题又来了,李世民为何要问李诚这个问题呢。不就是再告诉李诚,你家里的侍妾之一,我知道是谁的女儿哦。侍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属于那种送出门的货物。李诚真不喜欢,送人也好,发卖也罢,白氏都得捏着鼻子当看不见。

李世民为何兜来兜去呢?还是很希望李诚去东宫的,这会李世民认为,李承乾是可以教育好的。之前没有教育好,那是老师不给力。李诚态度不改变,李世民就有点火了,打击报复就来了。白松陵,你便宜老丈人呢。

不料李诚说了一句,白松陵外放登州,怎么也要给个从四品吧?李世民告诉他,是从四品,坚持五年就是正四品。历史晦涩的暗示,白松陵不该去登州,李世民则表示,看你的意思咯。你说去就去,不去就不去。

李诚有点头大了,这皇帝的小心眼这没法抢救了。李诚说的一番话呢,无非就是一些感冒药。为啥这么比喻么?感冒不是吃药就能治好的,感冒药的作用是缓解症状。所有感冒,都是病人自己扛过来,最后不治而愈。

李世民当然不知道感冒药,但是李世民知道,李诚再说:陛下,这事情不可逆啊。最多缓解一下,慢慢来吧。还有就是,洛阳比长安更适合做首都。这话说的李世民当时就爽歪歪,全都挠到痒处了。

李世民又动了让李诚为太子师的念头,李诚有拒绝了,李世民又不开心了。关键是李诚这个借口太可恨了,“因为懒,不愿意为太子师”。甚至不愿意留在长安!

李诚很懒么?是也不是!至少李世民认为,李诚并不懒。他只是兴趣广泛,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愿意被束缚在朝堂的斗争之中。大唐的制度利弊,李世民认为没有人比李诚看的更清楚了,正是因为看的清楚,才要跳出关中。

迁都洛阳的事情,李世民早就想过了,但是压力太大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长安真的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了。以为不通运河,关内的粮食供应压力太大了。现在这个矛盾被土豆番薯玉米缓解了很多,但是还有别的矛盾呢?

重点还是君权面临的压力太大了!

回到这次奏对的原点,李世民必须承认,李诚为大唐做了很大的贡献,为陛下做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功劳,没有体现在爵位上,按照李诚的要求,转化为软实力。也就是说,李诚终于有资格,跟皇帝商量一下待遇问题了。

一个新的家族诞生了,创始人是李诚,崛起的速度,令人瞠目。

还有一点很关键,李诚始终没有去碰意识形态。用现在的话说,李诚就不碰路线问题,一直在瞎几把混。一门心思的搞钱过小日子,就是不肯好好为皇帝受命于天的“伟光正”事业添砖加瓦。李世民要知道这货是唯物主义,早弄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