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宏观调控

书剑盛唐 断刃天涯 3427 字 9个月前

李世民何尝不想李诚继续往下说呢?但是不行啊,真的要出事的。李诚的问题太敏感了,封建王朝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就是土地。商业税不算敏感问题,毕竟商人都是当猪养的。

商业税敏感的问题,只有明朝独此一家。还是明朝中期以后的事情了。

“有时间在这里考虑是不是调动解州府兵的事情,还不如考虑一下,如何快速把海盐运往长安来。事情的轻重缓急都分不清楚,也不知道你们这些人是怎么成为朝廷重臣的。”

这句话通俗的来说,就是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装进去了。这些人都是宰相啊,还有一个皇帝。要不是李诚一脸红扑扑,说的是酒后的话,怕是要被集体群殴一顿了。太特么的狂傲了,这是人不放在眼里啊。

“自成,何出此言?”李世民似乎意会了这话的意思。

“解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难道各位就没想过,解州盐出不来,河东道、河南道、京畿道,这些地方的食盐价格会出现巨大的波动?食盐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说么?”

李诚说完这话,现场一片死寂,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这是要出大事情啊。

人不吃盐是要出大问题的,每天干活流汗会消耗大量的盐分,不及时补充人没力气。

权贵们还好一点,他们不缺这点吃盐的钱。问题是寻常百姓呢?

“民生问题,关乎朝局的稳定。一斗盐涨个五十文,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就很难接受了。当务之急不是处理解州的事情上浪费口水,而是尽快的调集足够的盐货。”

李诚说着停了一下,抬手一指马周:“说你呢,还站在这里发呆?赶紧去拟一份计划,尽快调集不少于五十万石的海盐,免得一个月之后,长安百姓盐都吃不起了。”

马周听到这,脸都白了,李世民拍案而起:“事不宜迟,现在就商量,解州的事情先放一下,左右御史已经去了解州,不会耽误太多的事情。自成,你先谈谈要点。”

李诚听了这话,环视群相道:“各位相爷,可有要说的话?”现场寂静,没人开口。

“如此,李诚就当仁不让了。”李诚很不客气的抱手一圈。

“海盐产量巨大,难的是运输。朝廷应成立专门的办事机构,解决运输问题。这个机构是临时的,直接对陛下负责。说到运输的问题,各位宰辅都是政务的熟手,我就不废话了。”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有关衙门应重视这一次的问题,派足人手上街寻思,盯着那些盐贩子,谁家的盐价格超过五百文一斗,抓起来再说。”

“自成,这如何使得?盐价几何,是商人的事情,与朝廷何干?”韦挺站出来说话。

李诚冷笑着指了指他:“就是因为朝廷里有你这种人,才会导致贞观二年朝廷无钱够入足够的粮食赈济。卖你个乖,朝廷在特殊情况对市场进行敢于,这叫宏观调控。”

“任何一个官员认为物价与朝廷无关,那就是不称职,昏庸,不配留在朝廷里做官。”

第五百一十七章宏观调控

“陛下,此上天之警兆也。”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大声说话。为啥?怕啊!

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这事情你解释不清楚不是?

以前是没有便宜的盐,现在有了,还不能放开低价买,阻挠这个事情,真的会遭雷劈的。

国人未必会害怕鬼神,但是天不能不敬啊。每年春天皇帝还要祭天呢!皇帝还是天子呢!儒家还有天人感应的大旗举着。

解州城内城外,一共三十八处遭到雷击,不是天谴是什么?

“臣也以为是天谴,陛下,解州上下,不可不查。御史李义府,也该到解州了,可使人传旨,彻查解州上下。必要时,可调动府兵。”长孙无忌不出手就算了,一出手就是狠招。

“陛下,万万不可动用府兵!”魏征恶狠狠的瞪了长孙无忌一眼,举着笏板大声说话。

动用军队事情的性质就完全变了,魏征绝对不希望看见事情闹大。

“陛下,臣以为可赐李义府一道手令,十万火急之时,可令解州都尉调兵协助调查。解州毕竟不比其他地方,地方豪强掌握的盐丁,不容小觑。”马周一句话,魏征脸色变了。

魏征很清楚,马周一句话,事情的性质又变了。别看现在是大治,但是在大治的下面,隐藏的污垢可不少呢。不然的话,解州盐税为何年年减少?

地方豪强的贪婪,导致了盐税的减少,走私盐虽然多了,但是盐价没跌不是?

实际上这些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只不过没有说出来。马周也没明说,只是暗示。

还有一句没说出来的话,那是河东,士族门阀扎堆的地方。解州有盐,自然有钱,有钱自然能养足够的部曲。这次的天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良机,马周不想错过。

“陛下,万万不可啊,三思啊!”杨师道也出来说话了,这事情不能继续往下发展了。

别看三位大佬站出来表示要对解州下手,但是杨师道开头之后,陆续站出来的大臣,全是反对的。原因很简单,那是解州,那里有盐。盐是消耗品,利益太大了。

今天可以对有盐的解州下手,明天就可以对别的地方下手。

“陛下三思!”台下十几个宰相集体发声,就算是褚遂良,也站在的反人群中。

不是说褚遂良没立场,而是解州那地方可是太敏感了。平时没事都担心有事呢。

李世民心里发凉,他真是没想到这么多宰相会反对。没看见天谴么?你们想干啥呢?

平时和光同尘的贞观群相,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下就出现了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