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人心

“啪”的一声将书摔在桌子上,指着书本,全身颤抖,破口骂道:“竖子!匹夫!奸佞!狂徒,国之大贼也!这刘明远当真该诛,险误天下根本……”

李乐任由他骂,笑眯眯的喝着茶。

在别人看来,刘明远的论调简直就是匪夷所思,让人大为惊异,可细想之下,又觉得好有道理的样子。而对于皇室之人而言,这是在断送皇家根本,比汉之王莽不逞多让。

但在李乐看来,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因为刘明远的学说,有点类似于上辈子所知道的“君主立宪”以及明朝末年黄宗羲,顾炎武他们的学说。都是在讲“虚君”,君主放权内阁,拱垂而治天下。

或者是“矮君”,君王还政于相,有仲裁之权,却不可过问细节,再非以往那般是为天下至尊,可以一言而决天下事。从“君父”的位子上退下来,只是“君王”而已。

平民百姓,亦有发声之权。首相、次相等职位,也应当由百姓选举而出,再非皇帝一言而决,或是官员之间互选。

总体思想,就是这样了,也难怪他这样的人,会被别人称之为“圣人”。

等朱老八骂够之后,李乐呵呵一笑,道:“想必新皇在最初看到这些书稿之时,也不比你现在好多少。所以至尊就很为难了,到底要不要为刘明远平反,若是为他平反,会不会让他的学说流传于世?流传出去的话,会不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动荡?特别是那些武林中人,读书士人,看到这样的言论之后,会不会做出危机到皇室江山的事情来?”

朱老八气咻咻的坐下来,说道:“那就不要平反了,关乎江山社稷与安然的事情,难道这还要考虑吗?”

李乐道:“可刘明远毕竟是冤枉的,再说要是不为刘明远平反,登基之初的政律将会十分艰难,因为如今有很多苏林党人士,或者非苏林党的官员,都在等着看新皇会怎样行事,他们可都是受过刘明远余泽的人。”

朱老八气道:“这天下的冤枉多了,多他刘明远一个不多!刚刚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数万百姓,威逼阁臣,自行为至尊定下年号……”

说到这里,朱老八突然醒悟过来,瞠目结舌的看着李乐。

李乐点点头,道:“这也是我要告诉陛下的,刘明远书中所道之民众之意,听起来惊悚,看起来也让人生怖,但细细论及,并没有那么可怕。百姓,或者按刘明远的叫法为民众,其实我更喜欢称之为公民。”

“不管是百姓也好,民众也罢,公民也行,他们大多数都是盲从的,很多人缺乏主动的判断难力,他们只会随大流而走。大流在哪?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大,谁的响影力足,谁就是大流。”

“秦末时,陈胜、吴广起义,叫了一句‘大楚兴,陈胜王’这就是大流。汉末张角之黄巾的那一句‘苍天已死,皇天当立’就是大流,前宋时王安石说的‘民不加赋而国足’,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也是大流。”

“包括今天的那句‘至尊爷大行了,咱们去给磕个头吧’也是大流。只要将这源头抓在自己手中,刘明远的那句‘民众之声可为万古达鸣之奇韵’又何足道载?哦,对了,还要告诉老八你一件事情。”

朱老八问道:“什么事?”

李乐道:“‘新武’这个年号,是新皇至尊钦定,而非民众胁迫。”

朱老八叹了口气,道:“这就是你所说的,抓住源头?引导大流,让百姓随着你的意志而走?”

李乐摇头道:“不是我的意志,而是至尊的意志。只要善加利用,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老八想了一会儿,又问道:“所以你觉得,应该为刘明远平反?”

李乐点头,道:“应该,但只是平反刘明远本人,而并非将刘明远的学说散布出去。毕竟,百姓是盲从的,这种盲从只能由至尊陛下去控制,不能被其他人利用。当然,若是民智有所提高的时候,散布出去也没什么的。”

朱老八沉思片刻,无奈叹息,道:“你今日请我到这里喝茶,该不会只想让我看这么一出大戏吧?”

李乐笑道:“知我者,八世子也。请老八你来这里看这出大戏,就是想通过你,一五一十的把今天所听到的,看到的,都转述给英王千岁。包括我的所言所语,以及林惟中等人的动态,都要完完本本的告知英王。”

朱老八不解,问道:“这是为何?”

李乐叹道:“因为,英王前些日子在看完刘明远的书稿之后,虽然有先帝遗命,但却极力反对为刘明远平反,按英王千岁的意思,就算得不到苏林元老的支持,初期政令有所阻碍,那也比动摇国本强,大不了去杀,杀到他们胆寒为止。但滋事体大,所以新皇才会将我叫进宫中,商量着做出这翻局面来。”

“再说了,到时候动刀子去杀人的是谁?还不是玄衣?玄衣是谍报组织,又不是刽子手,把这满朝文武都杀个精光,谁为至尊牧民?谁为王朝守边?天下士人,谁还敢再为一个残暴的皇帝效命?”

“然后,到时候迫于形势,至尊便会将玄衣推出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我费了这么大劲,帮新皇至尊搞出来的玄衣,难道最后的作用就是被推出去,以谢天下?不觉得可笑吗?得不偿失啊,所以咯,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便告诉英王,刘明远其实没那么可怕,不就行了?”

朱老八沉思着点点头。

李乐喝了口茶,接着道:“哦,对了,也不瞒你,还有一个目的,我为何要扇动百姓,借百姓之口,喊出新皇年号,就是要给百姓们灌输一个念头:新皇的年号可是大家给定的。这会极度促涨百姓的虚荣心,到那大战之后,就算玄衣战败,福安郡王登基,也看百姓们认不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