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同意

这天晚上,母女俩正在吃饭。

狭小的出租屋里,小方桌上摆了几个碗,中间摆着前两天没喝完的排骨汤。饭桌上,谁也没说话,零星听见几声筷子和瓷碗的碰撞声,楼梯间的哪家人下班的脚步声,还有窗外的汽笛声。

萧妈特意和店里领班请了假,这几天萧楠的举动她都看在眼里,仅仅以为她只是在闹闹小脾气,过两天就恢复了,没想到人却越来越焉。实在按捺不住,她就想问问她到底想干什么。

“小楠,我知道你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你妈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年纪总比你大些,经历多了总能看见些什么。今天,咱们母女俩就好好说说,你到底咋想的?”

“而且城市这么大、这么繁华,难道不正是你们这些年轻人喜欢的吗?山村又有什么吸引着你?你爸已经走了,可以坦白的说,那里已经没有我们娘俩的容身之地了,尽管你是大学生,是萧家的荣耀,可你也只是一个女儿,一个终究要外嫁的女儿。”

这些话陈芳从来也没有说出来过,包括和已故的丈夫。但这是卧龙湾众所周知的事实,没有儿子,就是绝后。当年生过萧楠后,伤了身子,无法再生,也幸亏她爸没有听从婆母的教唆,再娶一个,打破这个家。不过最终还是随着萧爸的离世,打破了现状。

萧楠嗫缩了嘴,想发出声音,心里却阵阵难过。萧妈说的这些,她都懂,也明白。

卧龙湾朴实是没错,但正因为它朴实,同样也拥有近乎残酷的一面。山里耕地少,林地多,耕地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家庭的生活温饱程度。因此只要没有所谓的传承,百年之后,那地都会被收回村子里。那是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根”,也是“顽瘤”。

但如果放弃这次机会,萧楠想,以后想回去就更难了,“妈,现在没有您想的那么难了。只要户口在,人就可以永远留在那里。”

想到此处,萧楠心中不由得悄悄呼了一口气,当初为了心中的一个执念,将户口留在了家乡,这不,刚好方便了现在。

对此,兴许有人会觉得她傻,好好的大城市户口不要,偏偏守着那个穷山沟,这不是傻是什么。但人嘛,活着总得有几分念想不是吗。

“如果您实在不放心,要不我先回去,准备考村官,这样好歹有一个后退之路。”至于要不要真考,到时候再说吧。毕竟这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而且,新闻上不是说了吗?国家现在正大力发展农村,三农政策什么,村村通也实施的很好,交通也比以前好多了。”

陈芳一想,也是,上次清明节回去祭奠她爸时,看见老家的路都通到半山腰上了,弄得许多村民都将新宅基地分到山腰上来了。

不过,“你今年都29快30了,还嫁不嫁人啊。”说起萧楠的婚事,陈芳也不由得担心。这几年,为了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女儿成天加班加点的工作她也不是没看在眼里,心里也暗暗着急,到处暗地里捉摸着。

萧楠一听她妈说的年龄,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我的妈妈耶,您这是把你女儿我说大了几岁啊,明明今年8月份才27,你恁是硬生生给我长了两岁。”

也难怪,她们老家那边,算年龄喜欢算虚岁,而且还把怀胎的时间全都加一起。也就是说从一颗受精卵时就开始计算年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