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时有周幽王为美人褒姒烽火戏诸侯,后有先帝爷为陈贵妃建朝凰苑,豢养过百鸟兽。百鸟朝凰,那陈贵妃便是凰鸟。”
说书人正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忽有一茶客掷了颗花生,正打在他脑门上。
“我们要听娆公主的故事,谁爱听你说这后宫轶事。”掷花生的茶客如是说道,其他茶客纷纷附和。
七年前,默云国兴兵关河,数万精锐陈于城外,国都岌岌可危。危难之中,年仅十岁的大公主苏娆只身入默云军营,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默云大将毛笙,换来了一纸盟书。
自那之后,关河国的说书人再不讲那活在纸上的英雄豪杰,只谈当今娆公主。
那说书人捡起了花生,剥了皮一仰头倒进嘴里,津津有味咀嚼着,道:“我说的这位陈贵妃,那就是娆公主的生母。”
众茶客恍然大悟,由凰鸟的斑斓绚丽遐想陈贵妃的华贵雍容,再到娆公主的端庄尔雅。
茶楼一隅,一名肤若凝脂的纤瘦男子支着头懒懒打了个哈欠,习惯性伸起手却鬓边停住。阿娆一时忘了自己今日作的是男子打扮,没了钗环只得抚了抚鬓边的碎发。
要说朝凰苑,自她太爷爷建造关河皇宫起便已有之。专用以饲养各地进献的珍禽异兽,因其中鸟兽居多,父皇才提了“朝凰”二字,与她母妃没有半点干系。
说书人为了迎合普罗大众对娆公主的好奇,穿凿附会为她编了上千桩轶事。还有文人为她作传,才十七岁的苏娆,传记已快赶上《史记》厚了。
在关河百姓万众一心地宣扬下,苏娆已是六国闻名的奇女子,什么巾帼诸葛、倾城绝色,但凡是个褒义词都少不了她的。这美名她原本是很受用的,父皇视她如珠如宝,众姐妹中独独她有自己的宫宇。每每有什么奇珍异宝进贡,也都是她先挑了才有旁人的份。而直到父皇驾崩,苏娆才知道“盛名所累”这四个字并不是矫情。
父皇膝下只有苏珩一个皇子,他驾崩时珩儿才六岁。相反,九皇叔燕王正值盛年。为了让珩儿坐稳帝位,父皇临去前钦命阿娆监国,代苏珩处理国事,好用她在六国间的盛名与燕王对抗。
自从当上了监国公主,阿娆吃不好睡不好。天还没亮就得起来梳妆临朝,用膳时若有急报也得学周公吐哺。别的姑娘捧的是绣绷,捏的是绣花针,她天天捧个奏章握着狼毫,手上都快磨出茧子了。但这些都不算是最苦的,苦的是珩儿亲政之前她不能出嫁。
苏娆想想自己的芳龄,一声悠长的叹息从唇间呵出,轻飘飘地游荡在茶楼里,至门口处撞上了一名白衣公子,瞬地灰飞烟灭。
阿娆微抬眼皮,很快又不耐烦地闭上,眨眼功夫沈遇已坐在她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