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园门,朱元璋远远的便听见小孩子的一片喧闹声,循声走过去一看,昕德亭下的空地上一少年正在舞刀练功,皇孙朱允炆和两个小男孩正依着亭栏在拍手跳脚的叫喊着,“贤哥哥真厉害!一会教教我们!我们也要学!”。
朱元璋也不由得驻足细看了起来,只见少年手里的刀舞得刚劲浑熟,招式虽大开大阖,却有模有样,显然是一套常习的刀法,而少年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少见的狠劲,显得格外英气勃发。
此刻在亭下一旁伺候的领班太监侧眼瞧见皇帝不知道何时已经到来,正在旁看着孩子们,吓得连忙跪地请罪:“奴才不知皇帝驾到,罪该万死!求皇帝饶命!”。
朱元璋没有理睬跪地的太监,而是眯着眼睛往前走了几步,直到少年舞毕收刀,朱元璋才拍手喊到:“好!真是好刀法!”,朱元璋征战半生,特别喜欢习武有血性的人,看着亭下少年舞刀,不禁叫起好来。
亭上皇孙朱允炆看见皇帝驾临,忙领着两小伙伴跑下亭阁,恭恭敬敬的给皇帝朱元璋行礼:“皇孙允炆给皇帝爷爷请安!祝皇帝爷爷龙体康健!国运昌隆!”,朱元璋笑吟吟的说:“快起来孩子们,地上冷!那雪都快化了,赶紧起来跟皇爷爷说话。”,太监们急忙上前把朱允炆一把扶了起来,又挨个扶起另外两个小伙伴。
舞刀少年看着这架势也赶忙把手里的刀弃在地上,跪在地上行礼,口中还三呼万岁。
朱元璋朝舞刀少年招招手,示意他上前来。朱元璋问:“你是谁啊?朕似乎第一次见你,你叫什么?”,少年张口刚要作答,皇孙朱允炆倒先躬身行礼回禀:“皇爷爷,他是卫贤表弟,是皇孙的伴读。”。
“哦?是嘛?!”朱元璋看着躬身垂手站在面前的少年,又问到:“你父亲是谁?”,少年低头回到:“禀皇爷爷,父亲姓廖单名钢,我名叫国泰,字卫贤!”。
朱元璋稍一思索俯身失声问到:“你是郧国公之孙?朕的鄂国公外孙?你今年多大了?”,廖国泰跪地叩头回到:“是的皇爷爷!国泰今年十三岁。”,朱元璋激动得一把抱起国泰说:“快起来孩子!真没想到朕的郧国公后长人这么大了!功臣良将之后啊!国泰而民安,好名字!哈哈”。
朱元璋拉着廖国泰的手和太孙朱允炆的手一起迈上亭阁,坐定后问国泰到:“你在太子府伴读几年?习武几年?”,国泰刚要起身伏地答话,朱元璋伸手拉住:“哎孩子!别跟皇爷爷多礼,好好坐着说话就成。”。
廖国泰还是起身躬身回到:“我每日来太子府与允炆哥哥伴读,已经四年,在家习武三年。”。
“哦,你可比允纹小三岁呢!身体竟如此结实!”接着朱元璋又问廖国泰:“你功课可好?跟皇爷爷说说,你将来想干什么?”。
一旁的朱允炆又说到:“贤弟弟功课可好了,几位先生常夸赞!”。
廖国泰回禀到:“功课还好,可允炆哥哥比我有孝心,在病榻前久侍太子尊父,同哥哥比治世之学我就更不懂了。”廖国泰顿了顿又说:“先生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母亲大人也说要让我出门游历拜师,方能学理家治世之学,或可问道解惑、或习武领兵伐谋,有真本事将来才能报效皇爷爷,报效大明朝廷!”。
朱元璋拍着廖国泰肩膀说:“好孩子!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有志向!皇爷爷赐你一块令牌,你将来无论游历到那,遇上困难都可凭此令牌在州、府衙门寻得帮助,来!付宁,把我的令牌赐给他!”,付宁应到:“奴才遵旨!”忙上前从怀里掏出一块吊着黄穗的小金牌递到廖国泰手掌中,还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廖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