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随师游布施 朝堂风云起

龙遁江湖 夫良 2146 字 9个月前

廖杰看四角亭就快完工,向廖国泰请示:“大公子,您给这亭题个名字吧?回头我让工匠篆刻出来。”,廖国泰对‘沐云’僧说:“还是由师傅来提名,修亭子的钱是师傅出的,嘻嘻”,‘沐云’僧点点头说:“那就题‘紫云亭’!”。

师徒一行到了山下,看不远处新建了一排共六间木质架构,茅草铺顶的简易房屋,还围成一个小院,有一间马厩,几匹马栓在院内,显得精致别趣。廖杰禀报廖国泰:“大公子,这是您吩咐建的屋子,权当歇脚的地方,我让廖世勤他们几个在这照料着,委屈您了。”。

廖国泰对‘沐云’僧和付钱说:“师傅,我们看看?一会我们骑马出去,不耽误您的事。”。众人走前房屋一看,院子大门前开了一条水沟,引来活水清流,五条宽大的青石板铺成便桥,足够一辆马车出入。

廖杰上三级台阶推开一间房门,里边地板全是用木头铺垫,想来也是用石头垫高了地面,房里所有陈设都由泉州府买来的。廖国泰请师傅入坐,让仆随上茶,又问廖杰:“你们买了食盐和黍米、稻米还是小麦没有?”。

廖杰回到:“禀大公子,我买了稻米和黍米,没买小麦,要不我这就去买?!”,‘沐云’僧说:“不用再去买,有这两样够了,就差做衣服的麻布。”。

付钱赶紧对‘沐云’僧说:“禅师,我正好要去泉州办事,还是我去买,还需要买什么,我一并带回来,您就在这休息吧。”。

廖国泰对‘沐云’僧说:“师傅,那你就在这里歇息一晚,明日再上山。”,‘沐云’僧摇摇头,又拍拍肩上的褡裢说:“那我就去一趟宝亮村和寨定村看看,每季之初师傅都会去给这方圆几十里地的几个村的村民赠草药、行诊。”。

“师傅,为何是入季之初去呢?”廖国泰不解问到。‘沐云’僧微微一笑解释:“那是因为每到入季之初,随季节交替人的气血最弱,神脉浮虚,身体最易生出各种病症,以老者、幼儿为甚;加之山野荒村,求医问药艰难,师傅布施为善,出行问诊皆是修为。”。

廖国泰顿悟到:“哦,原来如此!师傅真乃慈悲为怀!那您是现在便去,还是歇息一晚再去?反正我要随您一同去。”,“我想趁天色尚早,现在就去,骑马天黑能赶到。”‘沐云’僧说完站起身来。

廖国泰吩咐:“备马!”边说便随师傅往外走,付钱也向‘沐云’僧和廖国泰告辞,独自启程去泉州府,“廖杰,你准备好我们回来上山用的东西,还有箭弩也备下,你就在这先帮着监工,等我和师傅回来。”等廖国泰吩咐完这些话,马匹也备好了。

师徒三人出门同行,半道分手道别,廖国泰对付钱喊:“哥哥,记得带笔墨纸砚回来!别忘了!”。

话分两头说,廖国泰随师傅‘沐云’僧在天色微暗时骑马到了宝亮村,忙农作返家的村民见‘沐云’僧来到村里,都奔走相告,纷纷出来迎他们师徒二人,争相拉着上自己家里用斋饭、夜宿。

廖国泰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村民见到师傅进村,比自己在应天府过大节还热闹欢喜,不禁深有触动。

村里一位年轻村目拽着‘沐云’僧恳求说:“‘沐云’禅师,您这回一定要到我家里去,上回您走的时候答应了的!您还记得吧?”,‘沐云’僧哈哈一笑对村目说:“行!这回我和徒弟就上你家吃住!阿弥陀佛!”,村目听‘沐云’僧答应了,乐得手舞足蹈。

廖国泰和师傅在村目家刚坐下,就有一妇人举着火把带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进来,妇人向‘沐云’僧行了一礼说:“禅师,我儿现在脚板和大腿上各长了一个恶疮,该怎么办?”,‘沐云’僧起身出去看,廖国泰也好奇跟着出来。

“这是入暑瘴气之毒所引,加之过食腥辣而发,没事,拔出脓头毒疮便消。”‘沐云’僧借着火把亮光看男孩恶疮红肿凸圆,疮周皮肤烫热毒脓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