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里,项寻熠被一丝寒冷从睡梦中惊醒,除了洞口偶有风啸,篝火尚在洞中回荡的凉风下摇影,并熊熊燃烧着。
他方察觉自己身披斗篷。儿子抱着洗月剑,裹着他的蓑衣睡去。
项寻熠走向洞口,仍以暗器作门钉,固定斗篷作门帘,封住洞口,虽已入春,毕竟山中积雪未化,寒冷未却。他已筹划着,待儿子学剑少有成就,便再行南下。
趁着没有睡意,便想闲来无事,不如将平生所学武功,刻在洞中石壁上,让儿子学去。
他也好白天去打猎砍柴,谋求生计。
这罢,他拿过儿子怀中洗月剑,拔剑在石壁刻画起来。
先是刻画“八封剑法”,毕竟是自己研创的剑法,记忆犹新。剑中八式以八门命之——生,伤,休,杜,景,死,惊,开。
项寻熠其实并不懂什么奇门遁甲术,只是这八门,他师父余崇道授业之时提过。
再者当时跑江湖,入市井,到处都是讲史的人,如所述故事里的姜太公、汉张良、诸葛亮、本朝开国谋臣独孤基,皆是通晓奇门遁甲,为人津津乐道,项寻熠便以此命名招式。
一经刻画才发现自己华丽的招式太少,哪里有什么值得刻画的。不过是一些再常不过的普通剑法,如什么削、砍、挑、刺、击。以项堂如今修为,如此年龄,学了临危对敌,也不过自寻死路。
要知道武学发展至今,招式已然繁复,各门派之间切磋后,其人满脑子里都想的是如何破解别人招式,进而又衍生出新的套路去应对,然而套路没了对应破解的武功,就自行报废了。
项寻熠的剑法再简单不过,剑无虚势,讲究就是快、狠、准,根本不想如何破招,本就重攻击轻防守,为的就一门心思一击必杀。正是无意中深谙了“天下武功,无所不破,唯快不破”的道理。
他今日在给儿子刻画招式,才突然悟出其中道理。不怪武林中的高人,大多都内力强劲,招式简单。招式繁复,使用之人呆板,不知变通,招式于习学者终究“一叶障目”。
然而项寻熠还是认为:练武终须勤奋,基本功还须扎实。练力道,练速度,练精准缺一不可。有力道没有速度,连人都摸不到;有速度没有力量,攻击无用。二者兼得,没有个准心也是枉费。
如此他想的透彻便将这些习武感悟,刻了下来,希望儿子能看了,对之学武有所帮助。
一夜得过。旦日,项堂醒来,不敢荒废。
这一日起,他按着父亲的法子,继续练习,然而自觉没有什么成效,离那“半个时辰,窟窿过百”仍旧尚远,但是既然练上了,就绝不气馁。因为父亲的叮咛,诀窍,他终不忘记。眼下,他就是要练得扎实的功底。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日复一日的勤练,父子都不曾发现,山中苍翠葱郁,正值百鸟争鸣,百花争艳。
那一日,不是微风拂去,花瓣飘落,随水从流。山中春色,父子二人竟不得盼顾。
这七年间,少有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