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将领被狄青山突然的一声大喝,吓得魂都差点丢了,嘴赶紧闭得严严实实起来。
狄青山见大家安静以后,才压低了声音,换了一种温和的语气对杨然说道:“王爷,请您重新分配任务吧!我等誓死而战,绝不给唐军让出半寸土地,请您放心吧!”
杨然很欣慰地点了点头,他最欣赏狄青山的一点就是这一股子不仅可以震慑敌军,同时还能震得住手下的魄力,也正是因为杨然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极力培养狄青山来做接班人的。
当然杨然也没想到狄青山除了那一点魄力以外,智谋上面实在是太过愚钝了,以至于培养多年还是没有太大的长进。
杨然继续说道:“诸位将军尽管放心,本王要是没有把握对付唐军,也绝不可能拉着诸位赴死,一会儿本王重新部署完了以后,若有人对本王这样的安排不太满意的,尽可选择退出我军,本王绝不阻挠,不过选择了留下来的人,本王丑话可说在前头,若有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主将脱逃,副将可杀之而取代主将,副将脱逃,偏将可杀之而取代,以此类推。”
杨然把临时制定的军规说完后,屋内顿时鸦雀无声,他们觉得这样的军规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因为他们怎么敢去杀杨然,又怎么敢去杀狄青山,更何况狄青山和杨然也压根不会临阵脱逃啊!
但是他们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在敌不过唐军的情况下为了自保而选择退缩,那下面的士兵还不借此机会,取而代之啊!
当然他们最怕的还不是这样,他们更怕自己的下属趁着战斗场面的混乱,无中生有的给他们加上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再杀之而取代。
毕竟在权势面前,谁也抵不住诱惑,更何况那些下属平日里都没有少受他们呼来喝去的窝囊气。
所以屋内的诸位将领在心底里都对杨然定下的这条军规有所不满,可是谁也不愿去当这只出头鸟,故而大家都只是保持着沉默,既不同意杨然的军规,也不去得罪他们的王爷。
阎若象给杨然讨要兵马,这对于一个刚刚被提拔为将领,手上无兵无将的人来说,那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杨然却一反常态,怒道:“如果有多余的人马供你调遣去搬运防御器械,那这个任务还如何考验你的能耐啊?”
阎若象面对杨然的动怒,眼神中的狐疑反倒消失了,轻声询问:“王爷的意思是让卑职自己在城中组织人手搬运器械吗?”
杨然发怒其实就是想让阎若象觉得命令他去搬运器械,那是对他的一种考验,若是杨然面对一个接受考验的人居然还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做都不动怒,那就显得太不自然了,相反则让阎若象开始有些相信了。
杨然道:“没错,就是让你自己去想办法,这才能考验出你的能耐,若你跟不上本王的节奏,那本王就只能让你出局了。”
阎若象有些不太明白,杨然怎么会拿一场战役最关键的一步用来考验他,这未免有些太令人费解了,他想来想去也不明白,最后只好问了出来,说道:“可是这关乎整个战局,末将考验的成败不重要,可是若末将没能做到,那这场考验所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杨然似乎早就知道阎若象有此疑问了,立马回道:“你如果无法组织起来人马,我会立刻让人取而代之,不会耽误战况,你如果能组织起来人马,那就看你们能不能准时完成任务,不耽误咱们的战机了。”
“卑职明白了,那我现在就去操办此事。”阎若象说完,真的匆匆忙忙朝着门外走去了。
与此同时,杨然在阎若象还没有走出门的时候,故意说道:“狄将军听令,命你立刻把城内所有兵马集结起来,全部在城西以作防御,其他诸将听令,命你们火速在城中召集乡勇负责城东、城南、城北的防备工作,以虚张声势的方式震慑敌军即可,咱们要在城西跟唐军来场攻防大决战。”
杨然在这样说的时候,眼睛却一直盯着阎若象缓缓离去的背影。
这个阎若象真的很有问题,他本来早就在往门外疾步走去了,可是当他听到杨然布置接下来的任务时,脚步却突然放得异常慢了,直到杨然把话说完,他还迟疑了一下才肯跨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