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因有青藤山阻隔着,在越阳一十二县中旱情是最轻的。县太爷李成虽小事上素来有些计较,可在大事上却不是个含糊的人,立即开仓放粮,设棚施粥。
“这几日来上林县的人越来越多了,大人,咱们在这么下去,别说临县救济不了,就连本县若是灾情加重了恐怕也”捕头徐三步看着前来领粥的众人,不由得忧虑道。
李成也点头,“这么下去的确不是办法,可咱们既然设棚施粥了,也不好赶人啊。”
长长的队伍中有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更是有老弱妇孺,正要回头去问县衙仓库中还有多少粮,忽然有人擦着额上的汗水小跑着过来,“阁下可是上林县令李成?我家公子有请。”
李成疑惑,身旁的徐三步却开了口,“放肆,县太爷的名讳其实你能直呼的?”
李成皱眉,顺着那人的目光看过去,不远处解暑的茶棚之下正坐着一位墨衣的公子。
墨色锦衣以银丝绣着流云暗纹,一眼看上去却好似齐齐印上的,日头照上去好似有流光扫过,手中端着不甚考究的用碗盛的凉茶,似乎察觉了李成的目光,侧眸看过来。眸中促狭,薄唇轻起带了几分笑意,让人分不清是喜还是怒。李成怔了怔,不知为何,竟然生出一丝想要逃离的感觉。
但那人依旧坐姿直挺,静静看着他,李成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去,“不知这位公子”
“你就是李成?”他嗓音低沉。
不知是热的还是怎的,李成觉得自己背上额上已经生了细汗,“是。”
“晚些时候会有人将越阳府灾情死伤人数送到,你命人记录在册一一拨发银款。”说着,他扫了眼正在为灾民施粥的衙役,抬手拍了拍李成的肩,“你上林县灾情最轻,却是最早开仓放粮的,李大人,做得很不错。”
肩上的力道落下来,李成忽然大惊,“你是”
那人不再多言,起身往县内走去了,李成觉得膝盖一软,瞬间坐在了地上。徐三步见状,连忙过来将他扶起,“大人,那人是谁?”
李成腿有些抖,“你可曾听闻陛下派人监察旱灾一事?只怕此人就是前来监察的那位钦差啊”
徐三步疑惑,这钦差不到越阳府府尹那里,也不到灾情最严重的上谰县那里,怎么要来此处?还是这样年轻的人?
李成思忖着要否腾出县衙的屋子来,先前传话那人冲他颔首道,“李大人,我家大人的住处就不劳大人费心了。”
“是”李成暗松了口气,这样矜贵的人只怕他们县衙也供不起啊,只是毕竟是钦差大人,想着还是出口问道,“可否劳烦相告,是哪位大人前来监察?下官若要禀告事务”
“李大人若是要禀告事务,直接到青藤书院便可,大人会在那处查看文籍。至于旁的,李大人还是少打听的好。”
话尽于此,并非威胁,而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