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烈士的英魂

而香港,将成为军事后勤保障的主要兵站,许多物资,都要从这里转运。

……

一边想着,一边继续往上爬,一行人转眼就来到了露天炮台。

望着角落里几门尚未安装到位的大炮,林啸问道:“这炮……是从广州运来的?”

“是,都是缴获清军的城防炮,”

李涵之苦笑着答道,“据说……老曹他们的后膛炮已经研制成功了,可只试制了没几门,说是得先紧着战舰试用,还轮不到炮台……”

“先将就一下吧,”

林啸笑了笑,安慰道,“老曹和老周他们的弦绷得太紧了……难为他们啦。”

“对,所以我没埋怨,”

李涵之笑了笑,说道,“其实,只要我的人机动得够快,有迫击炮和标枪镇守,洋人来再多的炮船又有什么用,还不都是炮灰……”

“话虽这么说,暂时让独立营的人多练练这种炮的攻防,有好处,”

林啸望着大海,沉声道,“迫击炮弹得省着点用……我们的路,还长着呢。”

在不久以后,不仅香港本身,包括台湾和未来的其他沿海岛屿基地,都需要有人镇守,在兵工厂生产出足够的先进枪炮前,许多地方还是需要用到这种老式炮。

……

回到军港后,第二天一早,在林啸主持下,举行了老陈等烈士的下葬仪式。

虽说老陈他们都是海员,但林啸力排众议,说什么都不同意海葬,坚持要将这几位战友安葬于陆地。

林啸觉得,老陈等人,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脚下的这片热土,和头顶的那片天空,能安息在这个祖国最令人神往的海岛上,也算是对烈士们的安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每一块土地,都应该有传奇故事,每一分奉献,都值得被后人仰望!

以后,无论经历怎样的沧桑巨变,愿烈士们的精神,始终激励我华夏子孙砥砺前行;愿烈士们的英魂,化为那颗照耀东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永远明亮……

在战士们的阵阵对天鸣枪声中,面向台湾方向负手挺立的林啸,只说了一句话:“老陈,安息吧,兄弟一定给你报仇!”

今天,是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愿烈士们的英魂照耀我故土,永佑我中华!

第三六零章烈士的英魂

经司徒正的翻译,林啸大致听懂了这个技术员,对整个维多利亚湾民用港布局的介绍。

眼前正在修建的贸易行,是讨虏军下设的公家机构,职能类似于后世的通商海关,是整个民用港,以及周边居民点的核心建筑,在它两侧,还将沿着大道陆续修建数十家商馆。

这座建筑物,将参照武装商站的模式修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以说,几乎就是一个城堡。

整个主城堡,是一座长方形多层空心建筑,其结构大致就是由多层建筑物围起来的一大片内院,有点类似于南方的土楼。

所有楼层均为四层高,朝外的方向,一、二层均不开窗户,三楼以上才有窗户,但配有铁制防护窗板,遭遇攻击的时候可以关闭。

而面对内部大院的方向,则每层均有窗户,以便通风和采光,楼层的顶部露台均设有瞭望台和防御工事。

朝向南面的那座建筑,是对外办公区,办公区的底层是大厅和大门,一切需要对外办公的机构全部设在这里。

东面的楼层是宿舍区,警卫部队的士兵将住在这里,底层的一部分是食堂和厨房,一部分为武器库。

西面那座同样为四层,一、二层为仓库,三层设有卫生所,第四层也是宿舍,贸易行管理人员、办事员及其家属都住在这里。

北面则是辅助用房,包括粮仓、各种杂物库房,以及几间临时拘押所。

在主城堡的脚下,按照当初白沙岛的模式都将铺设道路,用于连接下面的主干公路。

除了贸易行外,数家商馆和码头也已在修建中,林啸看到,沿着公路到处堆满了黄沙、木料、整桶的水泥和大小不一的石块。

正在修筑那条主干公路的,是工程营的战士们。

虽说不久前,战士们才刚刚学会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可部队就是不一样,几个连的战士分工明确,按照分段浇筑的方式,开挖的开挖、夯土的夯土、浇筑的浇筑,一切都做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林啸带来的千余工匠们,则正在修建石质码头,码头建成后,还将修建几座木质栈桥。

而正在忙着修建其余建筑的劳动力,使用的主要是在广州战役中俘虏的二千名鞑子,以及一些自愿跟从的难民。

这些俘虏,大多是尚可喜入关后抓的汉人壮丁,他们本就是大明子民,是以被俘后的表现比较老实。

为了配合李涵之的建设,夏博敏临走前,特地下令从数万名鞑子俘虏中挑选出来的,其余那些,几乎全被押去开矿了。

他们的周围,几处土丘上站着放哨的士兵,俘虏和民工们川流不息的忙碌着,劳动号子和夯土桩发出的“咚咚”声响成一片……

听完技术员的介绍后,林啸意犹未尽,带着众人爬上了北角那座炮台山。

在此修建炮台的,是李涵之从钦州带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