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独留,仙长无踪,问心考验,生死抉择

当他看到墙壁所书,亦同时看到萧暮云所选。

萧暮云直接选了死门,对顾临川的震撼不为不大,他没想到这个可恶的凡人竟然会为了他去死。

顾临川相信萧暮云如此作为的真实性,按照这个凡人的心思,是不懂得以机关陷阱的意图去猜度的。随即,入目的便是凡人万箭穿心身死的画面了。

顾临川心中稍动,想来自己与这凡人的因果已经断了,他是不在乎这个人的生与死。既然是自身愿意赴死,他也无须阻拦,左右最终得到好处的是他。

而后,他思索之后,依从心意入得生门。未料,竟与一帮傀儡有了一番争斗,落入大殿,负伤如此,然而当时他是庆幸的,因为按照凡人所选,入门当即死去,绝无生机。

当发现萧暮云亦在此处的时候,顾临川顿觉好笑,感慨这洞府的设置果然阴险。

生死之门,不过虚晃,生门得生,死门非死。然双人入门,多有争斗,少有舍弃,更令其中一方能窥探另一方所作所为,使得生死之事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复杂了许多。

先说这第一次生死之选;

墙壁上之文字,“承天至宝,一人当得”乃是极大的诱惑,身为修士,入秘境就是为了争夺资源,有机会得到至宝之物,有谁会不心热沸腾呢?又有几个会愿意与他人分享呢?诱饵在上,只等入牢。

修士逆天,经历越多,往往心思繁重,感情越是淡漠,杀伐多有决断之意,失了几分纯粹。如顾临川,在这选择之时,多有考虑,消耗时长,若非观得凡人所选,看了结果,有了进一步的见解,得知死门通死,推断生门通生,恐怕还是会踟蹰下去,多番考量的。岂料,更有虚幻景象加以误导呢?

原来,死门通生,乃是顺遂纯粹的生,生门通生乃是荆棘满布的生。

设置者是考量生死之事更是考虑舍得之事。

修士情冷,少有意重,为求仙途,多是急功近利,性情凉薄之人,说不得错,亦说不得对,无从判断,是环境所为,也是本心所致,因而生死二门皆通生,不取性命。然通生有别,只为心中一点善念,自私自利是人性,舍生为他是道义。

再说这第二次生死之选;

设置者心思灵巧,令其中一方能窥得另一方所为,是为唤起心中怜悯,教化一份仁义,亦是帮助识人辨别,揭露心思诡谲。无论哪一方,只要是坚守道义,心思清正的人,皆能获利,不损自身。

若是顾临川本为能舍身为他之人,见得对方亦能如此,则更能明晰对方性情,不为迷惑;若是顾临川只为自私自利之人,见得对方能舍身相救,亦能点醒心中一丝善良,不至于大道有偏。

再说这第三次生死之选;

幻境明心,随人不同。心之善意者,见真实;心之恶意者,见虚妄。如顾临川,他本为金丹,屠戮无数,虽非嗜杀之人,心性淡漠,罔顾生死,所以他能观萧暮云身死之象,误导其推断,进而入得生门,更在生门之中受阻受创,就算其后相遇,想来自身有所不敌,也能为对方求得一份优势,争得一分生机。

在说这第四次生死之选;

选择之人皆是同时入殿,皆能同时观看殿内至宝无数;此时不管是生了何种心思,共同分享也好,拼杀掠夺也罢,不过看实力为何,气运如何。

修士求仙之途,难能顺遂,一切以实力为上,有造化之功,有气运保佑,然,不到最后一步,谁也断不得,谁也判不得,只能随缘了。故而,最后能怎么得,自行选择,不做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