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答应了。
同时,还想干掉公孙瓒。
袁绍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关东诸侯,要做的事,必然是巩固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
无论如何,不会放弃自己已得的一切。
当公孙越辞别袁绍后,走在半路上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
当即,乱箭射死了公孙越。
公孙瓒得知后,大怒:“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
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
于是尽起本部兵,加上刘备、田楷,杀奔冀州。
言归正转。
听了何老夫人的一番话,刘辩心底暗喜。
不管怎么说,目的达到了。
可是,虽然刘辩是带着目的来,可内心的伤感,却是真情流露。
不多时,刘辩伺候何老夫人睡去。
……
次日。
因为刘辩出现在宛城,导致宛城的官员们,纷纷来到何家看望。
由于何家庭院置有灵堂,多有不便,仅是在灵前三叩首,便到别处面见刘辩。
对于何太后的死,刘辩没有任何隐瞒,矛头均指向如今的冀州牧袁绍。
刘辩所言,在场官员深信不疑——
当初,袁绍乃是“关东联军”的盟主,刘辩率部在虎牢关出尽风头。
袁绍想公报私仇,利用刘焉之手,钳制刘辩的势力。
可唯有一点,众人不解,那便是身为汉室宗亲的刘焉,为什么会听袁绍的话?
毕竟刘焉据守益州,已显现出与中原断绝关系,割地自治的迹象。
对于这一点,刘辩早有对策——
那便是利用刘辩的身份,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干掉董卓。
因此,不仅会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百姓们还会对他歌功颂德。
对于刘焉称帝的想法,确实是这样想的,却没有公诸于世。
刘辩的这一番话,不算黑他。
可刘焉已死,无法辨别真伪。
所以,这个锅,他必须背。
因此,当众人得知刘辩所说的“真相”,已死的刘焉却遭到世人的唾骂!
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竟想出利用弘农王的身份。
不仅如此,还搭上何太后的一条命。
虽然刘焉已死,无法再杀,可众人反而希望长安董卓,将刘焉的四个儿子交出来,在何太后的灵前杀死,告慰在天之灵。
当刘辩与众官员交谈至午后,刚好荀彧与蔡讽、黄承彦,以及荆州四十余路豪族宗贼们,尽数抵达宛城。
出于对刘辩的礼貌,以及对逝者何太后的尊敬,众人无不到灵前三叩首。
刘辩为了感激众人的到来,当晚由何家出面,置下酒席。
席间,刘辩将与何太后有关的前因后果,再次说与众人听。
最重要的是弱化自己,贬低刘焉,仇视袁绍。
众家豪族宗贼身在荆州,先前如果不是因为刘辩的缘故,恐怕已经死在刘表的手里。
因此,得知何太后的死讯,无不响应蔡讽的号召——
齐聚襄阳,即使散尽家财,也要为何太后的死献出一份力。
原因很简单,生是荆州人,死是荆州鬼。
无论是人、是鬼,刘辩是荆州的主人,更是他们在再生父母。
刘辩的母后死在益州,幕后黑手却是袁绍,身为刘辩的人,做不到坐视不理。
“大家因为我齐聚一堂,在此感激不尽,诸公,请受刘辩一拜。”
话音未落,刘辩当真拱手作揖。
面对刘辩的举动,众人不约而同的屈膝下跪,异口同声道:“主公使不得,我等誓死效命于主公!”
按理说,这种情况会得到威望值。
殊不知,每个人的威望值只能索取一次。
早在众人汇聚襄阳时,刘辩在刘表手中救下众人性命,那时刘辩刚好得到威望值。
就在这时,就近的黄承彦起身,拱手执礼道:“主公,乡野之人黄承彦,向主公举荐一人,由他书写讨贼檄文,公布天下。”
黄承彦话音未落,看向身边一位须发皆白之人。
当刘辩看向对方时,自动出现在脑海中,绿色线条由上至下扫描虚拟人物,且报出人物名字。
看到名字,刘辩心底爆了句粗口——
握草,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