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外祖母谈科举

“草民洪志鸣谢太后恩典。”洪志鸣一家离开坐席,跪在凤太后的面前谢恩。

凤太后亲自站起身,去扶他们起来。

“志鸣啊,你和我家阿鹤是朋友,不是公共场合,就别那么讲究。”

“洪大哥,我娘亲虽然是太后,但她非常和蔼可亲,没外人的时候,你们就别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陶金芸上去扶起孔氏,把她带回原位。

她的家人和亲生母亲相处得非常融洽,这种感觉非常好。

她也希望她的朋友们不要拘谨,别把他们当皇室之人。

“太后,微臣有个建议,不知道可行不可行。”唐榛和沈鹤一起去了洪志鸣家,他考察过洪志鸣的才学,洪志鸣确实有才。

有些时候,他们不能以品级来断定一个人的才学。

有些有才学的人,并不一定能通过考试。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会的东西也不同。

“阿榛,你说说看。”

凤太后笑着看向唐榛,唐榛提议在村子里办私塾,让洪志鸣担任私塾先生,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顺便再教教沈家的下人们。

“娘亲,我赞成唐大哥的做法,我们国家要富强,就必须抓好科举,我认为科举和武举同样重要,都可以培养更用的人才。”

“我爹和唐伯伯的意思我明白了,他们是想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教育。”沈清月对她父亲和唐榛的观点进行补充。

“你们说得没错,这些年,科举考试存在许多弊端,很多有才华的寒门子弟都被埋没了,反倒是那些士族子弟,他们凭借家族的势力,占尽各种优势。”

凤太后和儿子早就想改革科举,但这条路不好走。

朝廷有很多没用的官员,幸好他们南奇国已经取消官职世袭的制度,不然后患无穷。

即便如此,仍然已有大部分的人走后门,占据各种职位。

“朝廷就好比一袋米,这蛀虫太多了,米会渐渐减少。”谈到治国之道,李修远也谈谈他的观点。

凤太后和儿子就是看到朝廷冗员带来的危害,才想改革科举。她皱了邹眉道:“为了减少蛀虫数量,就必须合理利用人才,可这件事不容易。”

“碧莲在那边呢。”沈清月非常尴尬地看着李修远,下次他们要在一起玩亲亲,最好找个没人的地方。

这玫瑰园已经够清净了,还有人来。

“你不要害羞,这很正常。”

李修远轻拍沈清月的肩膀,让她别在意。

这种事儿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有些人不敢在公共场合亲热,也是因为他们比较在乎传统礼教。

“碧莲,你找我们有什么事儿吗。”沈清月嗯了声,整理好思绪,抬头看向碧莲,碧莲背对着他们,也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尴尬。

“小姐,洪大人一家来家里做客,夫人让我喊你们过去见见客人。”

碧莲勾起一抹微笑,走了过去。

今天,沈清月的父亲去洪志鸣家,接他们来家里耍,他们全家人都跟着来。

他是沈鹤玩得比较好的朋友,所以沈鹤才想尽自己力量帮助他。

“正厅还有什么人。”

沈清月边走边问碧莲,碧莲告诉她,除了南宫晟和许烟雨,其他人都在。

南宫晟还在呼呼睡大觉,可能是昨晚太累了。

“小月儿见过洪奶奶。”

沈清月和李修远去了正厅,她先给那位布衣老人请安问好。

那位布衣老人满头银发,年龄比在场的老人都要大,她叫孔氏,是洪志鸣的老母亲。

她和沈清月的奶奶坐在一起,正高高兴兴地聊天。

“远儿,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的至交好友洪志鸣,他旁边我的那位是他的妻子。”

沈鹤主动给大家做介绍,接下来,他又介绍洪志鸣的一双儿女给大家认识。

洪志鸣的儿子叫洪天硕,今年已满二十岁,女儿叫洪佳玉,今年十五岁。

他们都是识字之人,洪志鸣一有时间,就教他们读书认字。

一家人虽然没有固定的居所,但过得很幸福。

这一次,他真的很感激沈鹤,沈鹤不仅给他提供机会,还让他有机会继续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