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时刻

但见叶顾怀将布覆在右手,抓住楠木盒子,也不打开,而是利索地将这巴掌大的盒子包好,扎紧,随手放入怀里。

做完这一切后,他开始估算时间。

《中州》的计时方法是“时刻制”与“更点制”叠加。

时刻制就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九十六刻。每个时辰分“时初”与“时正”两个“小时”,每小时四刻。

简单来说,午时(初)就是中午十一点,午时(初)一刻就是十一点十五分,然后是二刻、三刻。十二点则是午(时)正,然后午正一刻到三刻,如此类推。

这等通俗易懂的时间算法,并非中州原有,而是出自六年前宆州太微城颁布的《宣时历》,一推出就震动天下,引起各国、各学阀的瞩目,诸子百家、公卿大夫乃至神棍方士界为此争论不休。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把星象气候与朝堂政治联系起来。天文一向与地理、宗教、哲学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朝堂执政方略紧密相连。

历书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意义又是如此敏感,天下纷乱两百余年,不少国家动过自己写一本历书的想法,获得话语权和解释权的想法。但想要在天文上更进一步,并且被主流接受,实在太难,最后只得宣告放弃。

这么多年,大家都失败了,突然横空出现一本《宣时历》,直接宣告,你们用了上千年的一天“十时百刻”计算方法落伍了,我这里有更准确,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天下岂能不炸锅?

幸好,这个作者将“十时”改成“十二时”,而“五”和“十二”是虞王朝的两大圣数,人们的接受度好歹高一些。

《宣时历》的作者并未署名,虽然叶顾怀等人知道其中缘故,但别人不知道啊,导致这也成了许多人攻讦这本历书的理由之一。

籍籍无名之辈,凭什么敢写历书?

好在对《宣时历》,穿越者们全都用脚投票,大力支持——他们实在受不了这别扭的计时方法了,改,必须得改!

梁国陆昭,陈国曹宣影,晋国公子越,燕国谢思之……由于这些手握重权的大人物纷纷带头推崇《宣时历》。加上许多有本事的阴阳家、方士等推演之后,也发现《宣时历》确实比《天官历》这本几百年没更新的历书好,主流思想界的舆论开始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