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摆手让大帐中的人都退了出去,和孙坚单独说话,不急不缓的说道:“主公,这是太史慈的气话,您不用放在心上。臣心中想到了一个主意,既可以试探太史慈和王灿到底有没有瓜葛,还有机会拿下王灿,扭转局面。”
“哦,说来听听。”
孙坚一听有机会打败王灿,立刻来了兴趣。
鲁肃说道:“主公既然要斩杀太史慈,干脆把斩杀太史慈的地点放在营地外,选择一处容易埋伏的地方。在此之前,主公让人传出要斩杀太史慈的消息,王灿得知后,又明知容易中埋伏,还是义无返顾的救援太史慈,说明太史慈和王灿真有关系。”
“反之,若是王灿不来,太史慈和王灿就没有关系。”
“这样的好处是一旦王灿领兵杀来,我们就布下埋伏把王灿困住,击溃王灿,奠定这场战争的胜局。”
“若是王灿不来,就当做没发生,太史慈也不用斩杀。”
鲁肃说完后,心中没有一丝兴奋。
他提出的办法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样做才能暂时延缓太史慈的性命,也能保证太史慈有机会活下来。
若是什么都不做,太史慈必死无疑。
孙坚仔细的想了想,欢喜的说道:“就这么办,希望王灿能来。”
鲁肃嘴角微微抽搐,又看了孙坚一眼。
打心底,鲁肃希望王灿不来,证明王灿和太史慈没有关系,这样太史慈就不会遭到孙坚的猜忌。不管任何时候,鲁肃都相信太史慈是忠臣,是忠于孙坚的,这个念头从来没有改变过,所以鲁肃要撇清王灿和太史慈的关系。
然而,孙坚却是想王灿杀来,想着诛杀王灿。
两人的想法,根本不在一个点上。
孙坚仔细的琢磨鲁肃提出的计谋,心中越来越高兴。孙坚心里面认定了王灿和太史慈有关系,按照王灿的性格肯定会救援太史慈,他的机会就来了。孙坚吩咐道:“子敬,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尽快完成,不要耽搁时间。”
“诺!”
鲁肃拱手应下,转身离开了营帐。
ps:保底三更之一;
太史慈笑声凄凉,但他的笑声却让孙坚更是愤怒。孙坚目光看向营帐外,大吼道:“人呢?都死了吗?把太史慈拉下去,即刻斩首!”
两个士兵急匆匆的跑进来,走到太史慈身旁,低声说道:“将军,得罪了。”
太史慈淡然一笑,转身就往外走。
“慢!”
关键时候,鲁肃站了出来,伸手制止了太史慈,又转身看向孙坚,拱手说道:“主公,太史慈忠肝义胆,绝对是忠于主公的,请主公明鉴。”
“忠于本王?”
孙坚心中气愤,冷声说道:“太史慈和王灿交战之前,本王曾经让他射杀王灿,当时你也在场,也知道太史慈口口声声的答应下来。最后呢?太史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却屡屡放过王灿,让王灿逃了回去。这样明显的情况,你看不出来吗?”
鲁肃说道:“主公,太史慈和周瑜袭击王灿,曾被王灿抓捕。王灿没杀太史慈,却把他放了回来,这是王灿故意给太史慈一个恩情,为的就是图谋今日,让太史慈难以出手。太史慈的性格您是知道的,有恩必报,所以太史慈才没有击杀王灿。若杀死太史慈,必定是亲者痛,仇者快,王灿一人得利啊!”
孙坚沉声说道:“子敬,王灿想让本王杀死太史慈,用得着放他回来吗?王灿俘虏太史慈的时候,就可以让士兵出手,何必多此一举。”
太史慈站在旁边,听着鲁肃和孙坚谈话,一颗心渐渐的沉了下去。
从他返回大军,孙坚就不再信任他。
一开始,孙坚将他囚禁起来。
后来,军中的将领不是被擒,就是身受重伤,已经无法撑住局面。为了振奋士气,孙坚低声下气道歉,并且请他出战,现在又因为一点小事情不分青红皂白的要杀他,令太史慈的心里面凉嗖嗖的,对孙坚非常失望。
孙策对他推心置腹,当做兄弟对待。
孙策死了,孙坚对他的信任急转直下,让太史慈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
这样煎熬的情况,让太史慈痛不欲生,甚至想死了更好。
鲁肃和孙坚争论时,也密切关注着太史慈的神态变化。眼见太史慈神情低落,不为自己辩驳,心中也很担忧。太史慈是军中的大将,一旦失去,损失巨大。鲁肃耐着心思,劝说道:“主公,臣以项上头颅担保,太史慈绝对是忠于主公的。”
太史慈感激的看了眼鲁,神色又恢复了平静。
孙坚眉头皱起,说道:“子敬,你素来识大体,进退得当,有理有据,今日怎么顽固不化呢?太史慈的忠伪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杀死王灿是忠,不杀王灿则不忠,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却揪着不放,还要继续争辩,令人费解。”
鲁肃心下叹息,这是什么逻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