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象棋文化

象棋 卡卡西大人 8776 字 11个月前

第六百八十四章象棋文化

过去,人们对中国象棋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反面作了反省,但对其表现的中国文化的正面却言之甚少,这不仅有损于中国象棋的形象,也有损于中国文化的形象,流露出了一些无知者在历史浩劫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漠视。??中国古代兵家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所以,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

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士”,原来可能是偏将,故威力强大,而“车”,发音同汉官职“车骑将军”,应该是官职名,而非战车,而象应是象战部队,由此笔者妄猜,古象棋应发明于汉代王莽新政时,驱百兽助阵,以知兵法者百家为将佐,好事者模仿而创造了古象棋)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

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所以国际象棋你得多备一幅棋在身边,而后还要多加一个,不然,升变多了,你拿什么来变?诚欧洲贵族胡思乱想之作),然而六十四格中三十二格为棋子,且双方子力相同,虽有一身本领,限于兵链等防御体系,也施展不出拳脚,多数在兑子之后消耗殆尽。而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低手能用车炮,中手善用马卒,高手善用士象。有无知无能者常恨马蹩脚,相塞眼,残局炮无架。然高手眼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棋谚:“卒能制马,士能制车,象能护子”。中国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战先怯也。中国象棋在演变中,将格化为点、线,增加了河界,扩大了棋子的活动范围,而棋盘一大,杀死老将变得困难,故为了便于攻击,中国老将虽枪林弹雨,坚守于九宫之内,以示破釜沉舟,决战之心。若未战先藏,士卒谁肯卖命?其二,士相环绕,士不离九宫,象棋不过河界,专心护主,忠信也。何谓仁?棋至残局,虽大子尽失,然士相全可和一车,小卒终局对面笑,不至于战至一兵一卒之惨烈。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何谓义、勇?春秋战国时,小卒感大将吴起吮疮之恩,足不旋踵,战死于阵。小人之类何必聒聒言西方之“升变”?士为知已者死,虽小卒亦知义。另西洋象棋形成于欧洲封建时期,等级观念严重,棋子有高低之分,而中国象棋流传于市井之间,上下平等,显示中国象棋的平民文化。有无知者反议论中国象棋等级观念强,不知从何而起。又有无知者怪言“中国象棋级别越高越无能”,恐怕也是来源于“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同一时期的谬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白领阶层)的作用是不言自重的。如前面所言,中国象棋是斗智不斗力的游戏,士相是运筹者的象征,一个重视知识、尊重文化传承,尊重人才的民族才能绵延数千年,笑傲东方。

世界三大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中国占了二棋

中国文化是人类世界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一直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为世人所触目。

就象棋、围棋而言,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不但使历代的棋人痴迷不已,而且深入民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如同诗歌使中国有“诗国”的美称一样,棋艺的繁荣,也使中国拥有“棋国”的美誉。本文只谈象棋只谈象棋里的中国文化意蕴。

关于象棋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既有神农氏、黄帝造棋的传说,也有源于印度等的说法,令人迷惑其实,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切入、去细品象棋,就可以扫去那些使人疑惑的迷雾,还其本真的面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从人类有了劳动,人民在劳动时,尤其是扛木头,为了解除疲劳,为了步调一致,人们打心里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便是诗歌,便是文学。

文学源于生活、源于劳动,艺术亦然象棋被古人敬为四大艺术之一,与琴、书、画并列,足见象棋所具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艺术的象棋,无疑就与人类的生活、劳动有关了。

古人爱将自己热爱的东西托付于神,使其充满神圣,像国外有诗神我们先人没有诗神,却有棋神,也许是我们先人对棋的爱胜于诗歌的缘故。

刻划得比较传神的棋神是帝台。

“苦山之首,曰休舆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山海经》中次七经)帝台这棋,神化得很却也道出了远古人的棋是石头即使是帝台的棋,也不过是像雨花石一类的石头。也就不难明白,棋是远古人玩石头玩出来的,大家有份发明,不属谁的专利。

可以说,棋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

当远古人学会使用石头,朝别物掷去的时候,便产生了棋就是说,人类的棋,是一种追求目标、实现生命欲求的东西当然,这种棋是很原始的,而且是无意识下出来的棋因此,他们在击禽打兽的劳动之余,为了娱乐,为了练习投石的准确,便两人,三人或四人,相距十步或二十步而立,你用石头击我的石头,我用石头投射你的石子,击中为赢,以此取乐,便诞生了最原始的棋说其原始,是因其出自人的本能,既没什么规则,赢了也没什么奖赏,只是彼此乐一乐,目的直接而简明──-为了投石的准确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公平意识的觉酲,原始棋便渐渐有了规则从不分谁先投石,分出了先后起初,是神石手先投,往往都赢因为神石手每投必中,而每人又只有一颗石棋,这显然不公平分先分后就势在必然了怎么分才显得公平?当然是抽签了七八条长短不一的签让人用手握着,谁抽中长者,谁便先投这在远古人的意识里,是再公平不过的了但签抽多了,有人就会根据签的特点,以及握签人的神色,去猜测哪根签长,哪根签短,从而决定抽哪根这就有了《易》的预测的特性而随着原始棋的向前发展,由每方一颗棋变成三颗四颗棋,也是很自然的了,棋多了,神石手一石击中两棋。众人又惊又喜,暗道:一石本只能击中一棋的啊,怎会中两棋的?起初或许是偶然,但经神石手的用心预测,不懈努力,一石中两棋、三棋的频率增多,一生二,二生三的数便形成了这无疑是《易》的卦数的基础。

由此可见,石器时代诞生了棋,而棋又打下了《易》的基础从文明古国都有棋、都有好像《易》一类的占卦的情形看,棋和《易》无疑是人类共有的文明财富是体现着人类本真的一项艺术。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就像任何一门艺术一样,谁融入自己本国的文化特色,谁以自己的文化去再创造那门艺术,那艺术便“属于”那国棋和占卦虽共存于各文明古国,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就像人类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分化出拉丁文、英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等文字,独汉字仍继承着“象形”一样,由于棋与中国文化相融相发展,便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象棋、围棋。

而印度、埃及、波斯、希腊等国的棋,则又与自己本国的文化相融,形成具有自己本国特色的棋像印度的四角棋,以及后来的国际象棋《易》也亦然,是我们的先人将各种零碎的占卦加以系统化而成的这是题外话,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