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象棋 卡卡西大人 5896 字 11个月前

先从王后谈起,中世纪的欧洲,王室之间的联姻是常态,诸侯之间通过联姻结成联盟,王后是力量结合的纽带,国际象棋中王后威力巨大与此有关。和中国不同的是,欧洲妇女的地位高于中国,妇女是各级骑士崇拜的偶像,而中国的皇后也不过是皇帝的附属品,按刘备的说法不过是衣裳,但在欧洲,如果把王后当衣服,起码的骑士精神就不存在了。王,不过是大骑士,更不能例外。所以国际象棋中王后力量超群,是决定胜利的关键。

追求大一统的中国古代社会,城市是政治中心,城市管理乡村,城市的规模较大,城市失守,意味着统治权的丧失,拥有城市就拥有了一切,城市的职能决定了攻占城市的重要性,所以中国象棋里有炮,这是攻坚的需要,但,欧洲封建社会里诸侯的基地不过是城堡,回旋的余地小,野战决定命运,所以国际象棋没有炮。汉尼拔攻击古罗马,其主力是象兵,罗马人费劲九牛两虎之力,才摆平汉尼拔的部队,因此欧洲人对象兵的畏惧是有历史传统的,大象组成的部队在冷兵器时代,生命力强于任何部队,令人望而生畏,印度人更重视象兵,这没什么说的,所以国际象棋中的象威力巨大,中国古代使用象兵的机会少,在俺的印象里,只有王莽使用过象兵,再就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南征时,南蛮用象兵对抗过,象兵的命运很悲惨,中国人的火攻战术让象兵无用武之地,所以中国象棋中的“象”是窝囊废,只能在自己家里当个摆设,和“士”一样相当于宦官,主要作用就是个防守,有时也能过渡的作用,和国际象棋的“象”的作用没法比。

中国象棋中的车威力巨大,所谓“一车九子寒”,“车”的作用让俺相信象棋应该起源于中国,理由是中国古代车兵曾经是最重要的兵种,先秦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战斗力看的就是车兵,所谓的“万乘之国”或“千乘之国”,“乘”就是车兵,车兵越多发言权越大,“万乘之国”是天子,“千乘之国”只能是诸侯了,因此“车”是战争的灵魂,是地位的保证,只能威力巨大了。国际象棋中的车可不是车,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塔”,“塔”就是城堡,中世纪的欧洲“塔”是防守和进攻的基地,是诸侯的堡垒,诸侯重视塔,但“塔”不是轻易可以搬得动的,其能力受到了限制,所以国际象棋中的“车”威力小于中国象棋中的“车”,重要性也低于中国象棋中的“车”。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是职业军人,骑士是骑马的战士,是当时欧洲军队的核心,骑兵是冷兵器时代最具有机动力的兵种,欧洲以平原为主,骑兵强大了就可以所向披靡,所以国际象棋中的马没有任何限制,蹩腿是不可能的,但中国就不同,蒙古人差不多可以纵横当时所有的文明世界,但一入江南,江河山脉,使蒙古人一筹莫展,有力气使不出来,灭南宋还是因为训练了水军,所以中国象棋中的“马”到处被憋腿,骑兵的作用被限制了。

欧洲的王是大骑士而已,打仗的时候必须身先士卒,所以国际象棋中“王”亲临前线,战斗力虽然差点,但不打仗是不行的,否则“士”不用命,只能被人家活捉了,欧洲历史上“王”被人家捉住是经常发生的。但,中国的皇帝是国家的根本,皇帝不可轻动,御驾亲征的事例少之又少,无他,中国的大一统政治决定了皇帝优先考虑内部的篡夺,宋太宗说:外患不过是肌肤之患,内患才动摇统治,所以中国象棋中的“将、帅”在九宫之中,是国家的象征,一旦遭到攻击,必须三军用命才能逃开一劫。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古代政权的架构非常脆弱。

兵的比较应该是最有意思的,中国象棋中“小卒一去不回头”,兵再怎么奋斗也不过是小兵,拱到底线的时候多变成了废物。但,国际象棋中的兵一旦拱到底线,变成老兵的时候,地位迅速上升,除了不能变成王之外,连王后都可以变,也就是说到底线的兵是立功了的小兵,有功者赏,身份发生了变化。这一点中外的差距太大了,老百姓永远是老百姓是有中国特色的,在游戏里也一样,小兵杀死了王也没用,所以中国古代是等级社会,这一点上,比欧洲要严重的多,这可是象棋起源于中国的又一个佐证。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不在乎政权的兴亡,明哲保身比什么都重要,当顺民是首选,因为奋斗没有价值也就失去了动力。欧洲则不同,小兵可以变成骑士,努力是可以得到回报的,小兵们奋力向前,上下一心,争取胜利。这就比中国要强,中国表面上是大一统的局面,实际是上下之间,离心离德,小兵就是小兵,不会为了一个什么都得不到的目标而奋斗。什么时候小兵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小兵才会奋勇先前的,在这一点上中外一理,搞不明白中国的当权者怎么都这么愚蠢呢,给老百姓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这实际上是多余的话了,不说也罢。

比较就是比较,不过,你相信吗?中国象棋和世界象棋表面上看起来大同小异,除了在规则、走法上有一些差别,另外中国象棋多了炮和士,国际象棋多了后,实际上两者蕴含的文化差异却非常大。

首先从棋盘上来看,中国象棋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比较生动地表现了古时两军对垒的场景。另外,中国象棋的棋子都摆在交叉点上,通过线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没有界河分隔,棋子都摆在格子里,棋盘的差异体现了中国人运筹帷幄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三章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

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国际象棋在世界上非常流行,每隔几天就有一场重大比赛举行,全世界的国际象棋爱好者已达上亿人。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有种种传说。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是这样的:传说二千年前的印度,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人们热衷于战争,互相残杀,情景惨不忍睹。为了消灭战争,维持和平,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想出一个好主意:发明一种类似两军打仗的游戏,将人们的精力吸引到棋盘上来,借以消灭战争,保持和平。这种游戏就是早期的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发明以后,正如达依尔所期待的那样,这种走子别致、棋路新颖的棋戏果真具有那样大的魔力,很快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于是,好战的狂热情绪逐渐被切磋棋艺的热情所代替,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人们非常感谢达依尔,国王舍罕答应他提出一个要求作为发明国际象棋的奖赏。聪明的达依尔灵机一动:“我的要求很简单,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的第一格子上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二粒,第三个格子上放四粒,以后按此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到第64格,我就感恩不尽了。”国王想:“这么点麦子有多少!”当即答应了宰相的要求。但是,当国王让人扛来一袋小麦后,不一会儿就用完了,再来几袋,很快又没有了。国王十分纳闷,连忙请来研究数学的人计算,好长时间才得到结果。原来这是个很大的天文数字,就是拿出当时全印度的所有粮食也不够这个数字。

后来,这种魔力极大的棋戏又很快地传到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国际象棋已成为世界流行的竞赛项目。

常下国际象棋可以培养我们机智勇敢的品质和谦虚乐观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敏锐观察力和有意注意能力,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