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三十六章 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象棋 卡卡西大人 6814 字 11个月前

2002年12月,在赵友增的陪同下,儿子在马来西亚获得了亚洲象棋锦标赛少年组个人赛冠军。???

正值儿子高歌猛进之际,一个沉重的不幸砸落下来,将赵友增一家砸入痛苦的深渊——鑫鑫的姐姐自杀了。姐姐比鑫鑫大5岁,是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高考前夕,有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已表示愿意接收她。可是,她却在高考考完两科时,从一座18层的住宅楼上跳下来。她的离去,不仅让妈妈和弟弟悲痛不已,更令父亲痛不欲生,悔之肠断。他的心思几乎全在儿子身上了,给予女儿的太少了。儿子的一个又一个成就,让女儿有很大的精神压力,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弟弟……???

如果儿子不学棋,也许女儿就不会有此悲剧。女儿的离去,使得赵友增有了一个永远的心痛,多了一个敏感的、怕触碰的创口。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超越道德底线的父爱差点毁掉天才那些日子,赵友增夫妇的心在嗓子眼悬着,他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当儿子从黑龙江比赛回来后,给家里打了电话,他们才弄清事情的经过。???5月7日,儿子按照父亲的建议给对手徐超打了电话,半真半假地将买棋意图说了。徐超没有同意,他很想赢这最后一轮。那样,他有可能进入前三名,也许还能得到数千元的奖金。儿子感到这样买棋很没意思,有点儿后悔。???

儿子说,关于买棋的嫌疑,他早就知道了,怕父母牵挂没有告诉。在最后一天,开赛不大一会儿,他就看见河北的阎文清找组委会举报,很快他就听到了一些风声。他想,不论怎样,先下好这盘棋再说。于是,他鏖战半个小时,以双车双兵对车炮兵的绝对优势赢了徐超。当他从棋盘前站起来那一刻,更加后悔昨天同徐超那场关于买棋的话。凭自己的实力赢棋是多么畅快的事,为什么偏偏走买棋的路呢?赵鑫鑫决定,这辈子凭本事下棋,凭实力下棋,决不再做买棋的事。???

赵鑫鑫说,领奖后,他和邱东回房间不久,蒋川就来了。赵鑫鑫当着邱东的面,万元奖金给了蒋川。蒋川接过钱后,挺高兴,说祝贺他成功夺冠。

???采访中赵鑫鑫再三对记者强调说,最后一局棋完全凭的是自己的实力,绝不是“假棋”,更没有买棋之说。他承认自己有过“做工作”的意图,但没有谈成。有媒体说他出4万元钱,通过中间人“做通”了与他夺冠有直接关系的相关棋手的“工作”,那是没有的事,万元。他认为,这是自己与蒋川两人之间的私事,并不涉及买棋,也无关比赛的公平公正。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蒋川会把那笔钱交到中国棋院。???

当中国棋院象棋部调查此事,并初步决定停止他申报特级大师称号时,赵鑫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转载《17岁棋手四万元买特级大师》的报道后,许多媒体称他为“丑闻大师”、“问题少年”,对他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不无担忧地说:“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棋手,面对媒体‘狂轰滥炸’的批评会很不适应,弄不好是要被‘炸’垮的。”???

特级大师于幼华说:“赵鑫鑫是浙江难得的棋才,希望不要给他造成太大的压力。”5月中旬,赵鑫鑫接受完中国棋院的调查后,心态平和了许多。父亲让他无论怎样都要下好每一盘棋,下好棋最关键。他说,他要用赢棋来证明自己。5月18日在宁波的象棋甲级联赛中,他用快棋赢了河北特级大师刘殿中。???

可是6月8日,他在负于湖北的棋手李智屏之后表示,那件事一直没有结果,心里很不踏实,对棋的敏感度和比赛的注意力与以前相比有所下降。??

?黑色“丑闻”不仅给赵鑫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让赵友增深感自责和后怕,庆幸的是儿子跟徐超没谈成,如果谈成了,儿子给了徐超钱,那么儿子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这岂不是毁了儿子?做父母的都想在儿女爬坡时,尽其所能地推一把,但不能让儿女破坏游戏规则,超越了道德底线,那样就等于将孩子推到沟里啊!???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过这桩风波后,赵鑫鑫成熟了许多。???需要成熟的不仅仅是这位17岁的象棋大师,还有中国象棋界。不论怎么说,社会应该给一个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的没有污染的环境,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地成长。??

?我们相信,中国象棋协会会给这位少年象棋大师一个公正的处理。(本素材资料来自网络)

七百三十六章象棋天才少年成长史

2005年5月8日,17岁的赵鑫鑫力挫群雄,夺得全国象棋大师赛冠军和“特级大师”申报资格。5月16日,某媒体刊发一条爆炸性新闻《楚河汉界遭铜臭污染17岁棋手4万元买特级大师》,“河北名将阎文清向中国棋院有关领导举报,最终晋升男子特级大师、并被称为‘中国象棋有史以来最年轻男子特级大师’的赵xx,是?靠本人出资4万元,在关键的最后一轮比赛前通过中间人出面搞掂其他相关棋手,而‘买来’这个象棋界至高称号的。”这一消息令举国震惊,棋界更是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各地报纸、网站纷纷转载此文,网上点击率飙升,冷寂已久的中国象棋界成为关注热点。赵鑫鑫究竟是如何踏上通往特级大师的红地毯的?这位在象棋界颇具实力、前途无量的少年天才是如何陷入丑闻漩涡的?自“丑闻”曝出后一直被媒体包围、但拒不开口的赵氏父子接受了《家庭》朱晓军、宫富文的采访。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在惊叹父爱的伟大和无私之余,也感悟到,无论多么浓烈的父爱,其实都应该有它的尺度与底线,否则也许会葬送了孩子……??

?2005年5月7日,全国象棋大师赛开枰的第三天,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一条安静的商业街上,一个铺面不大的砂轮经销店里弥漫着点火就着的焦虑。这家店是赵鑫鑫家的,店铺上面三层楼都是他的家。

过去赵鑫鑫参赛,不论多远,父亲赵友增都要陪同前往。儿子15岁后,对父亲说,我已经是大人了,自己能照顾自己,你不要再陪我了。于是,赵友增这位非常专业的“陪赛”就被“炒了鱿鱼”。但候在家里比守在门外更让他如坐针毡、寝食不安。他等待的电话终于打来了,儿子禀报,他的积分与北京队的蒋川相同,分,分。中国象棋赛采取的是瑞士制,棋手赢一轮得1分,分,输棋不得分。以“强对强、弱对弱、不重复”的对阵编排原则进行九轮较量,最后积分第一的棋手获得冠军。如果积分相同,则比较小分。5月8日,赵鑫鑫对阵江苏棋手徐超,蒋川则对阵一名四川棋手,身为浙江省象棋协会副主席的赵友增心里清楚,如果明天儿子和蒋川的积分仍然相同的话,那么冠军和特级大师很有可能就是蒋川的了。?

??特级大师对每一位棋手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中国象棋界,男子特级大师仅有15位。这次,赵鑫鑫若能获此机会,他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大师。他唯恐一招不慎,失之交臂。赵友增多么想在这关键的时刻帮儿子一把。儿子最后一轮的对手徐超是颇具实力的棋手。棋逢对手,心理和运气尤为重要。那么除此之外呢,就是较为司空见惯的“猫腻”了。

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象棋比赛悄然出现让棋之风,2000年以后,人情棋被市场化了,这古老而清高的竞技比赛出现了买棋。赵友增听说在一次全国象棋大师赛上,一位有望夺冠的棋手,在最后一轮比赛前跟对手谈了一笔交易——以10万元的高价买一盘棋。因为那盘棋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他能否夺冠和晋升为特级大师、还关系到能否得到省里奖励的一套住房,以及能否与心仪的女子结婚……??

?于是,赵友增的心怦然而动,建议儿子跟徐超私下沟通一下,如对方能让棋的话,可以给他一笔经济补偿。金钱往往是父母对儿女最慷慨、最直接的资助。尽管赵鑫鑫多次获省和全国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可是他没有抵挡住特级大师的诱惑,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挂断电话,赵友增的心好像还在嗓子眼悬着。为了儿子,他悬着心度过了十几年。儿子是他的命根子,闭上眼睛,3岁的儿子、4岁的儿子,还有儿子那一盘盘下过的棋都会浮现在他眼前……???3岁的鑫鑫还没有柜台高。那时,他家开香烟店,一位熟客来买烟,见他们夫妇正忙,就逗满地乱跑的赵鑫鑫:“鑫鑫,给我拿一包中华烟。”鑫鑫收钱后,果真将一包中华烟递到他手里。更为惊奇的是,鑫鑫居然还把钱准确地找给了他。他惊叫起来:“老赵啊,你儿子可不得了啊,3岁就认识字,还会算数!”??

?赵友增是棋迷,没事儿就杀两盘,儿子从小就围着棋盘转来转去。一天,棋散人去,4岁的儿子趴在棋盘上玩了起来。赵友增无意中发现儿子在自己下棋,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子,招招不差……他一把抱起儿子,高兴地叫起来:“我儿子会下棋了!赵鑫鑫会下棋了!”???

儿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记忆力好,善于计算;做事执著、投入,这是顶级象棋大师的潜质啊。赵友增一拍大腿,让儿子学象棋!浙江省在象棋方面实力较弱,温岭则是弱中之弱,连棋校都没有。让儿子跟谁学?赵友增充其量是个业余水准偏上的棋迷,哪里培养得了专业棋手?赵友增可不那么想,在他眼里,只有不想做的事儿,没有做不成的事儿,他的人生经历足以证明这点。他出生于穷苦人家。在他很小的时候,妈妈想跟邻居借两元钱,邻居不仅不借,还冷酷地逼问妈妈道:“你用什么还我?”那话像刀子扎在友增幼小的心上,终生不忘。他发誓长大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让母亲花不完。可是,在他16岁那年,贫穷和磨难耗尽了母亲的生命。??

?22岁,他揣着100多元的退伍金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贫穷,使得他27岁才成家。为了生计,他修过鞋,卖过豆腐,倒过煤,做过皮带;每天凌晨1点钟起床,晚上9点多钟上床。几年以后,他挤进温峤镇有名的富人之列。他相信,凭儿子的潜质和天赋以及自己的执著和投入,一定能把儿子培养成优秀棋手。他把生意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全力以赴陪儿子学棋。万元,两个朋友之间的一个“君子协议”5月7日晚上,儿子又来电话说,蒋川在饭后约他和邱东去逛街了。邱东是儿子的队友,赛期两人同住一屋;蒋川是温州永嘉人,比儿子大4岁。蒋川和儿子是老朋友。过去,在省少年赛中夺冠的都是蒋川,后来蒋川退出少年赛,儿子才拿了冠军。?

??赵鑫鑫告诉父亲,在逛街时蒋川对他说,明天的冠军肯定在他们两人中产生,为给拿亚军的人一个安慰,不管谁拿了冠军,都把奖金给亚军。赵鑫鑫想,他们彼此是朋友,水平差不多,结果一位拿了冠军,晋升了特级大师,万元的奖金;另一位屈居亚军,仅得1万元的奖金,心里肯定是不平衡的。于是就答应了。???可是,回到房间后,他又拿不定主意了,打电话问父亲。“既然你已经答应了,就那样吧。”赵友增认为这没什么不妥。???

母亲陈菊花不同意,让儿子跟蒋川说解除这个协议。

???“妈,算了吧!我已经答应他了,反悔不好。”儿子说。??

?儿子从小就讲信誉、重承诺,陈菊花只好跟儿子要来了蒋川的电话号码,自己直接打电话给蒋川,提出取消协议。最后,她祝蒋川比赛成功。???

那一夜静谧而漫长。这么几番折腾,他们的心里好像长满了蒿草,乱乱的。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儿子会不会像7岁时那样拿下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