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象棋 卡卡西大人 4894 字 11个月前

2005年卡斯帕罗夫从棋坛引退之后,积极参与政治,成为总统普京的主要反对派之一。但作为一个犹太人和亚美尼亚人的后裔,卡斯帕罗夫获选俄罗斯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2007年他曾经宣布参选,但在投票开始前就宣布退选。在很多俄罗斯人眼里,他是横扫天下无敌手的棋王,却不是一个代表未来的政治活动家。在更为年轻的纳瓦尼出现之后,他的风头更是被掩盖。然而卡斯帕罗夫却满意于自己所扮演的幕后推手角色。他成立了独立反对派联盟来联合各方力量。

2007年4月15日,在参加反普京总统的示威游行时,遭警方逮捕,被以违反公共秩序的罪名罚款1000卢布后获释。2007年11月份,他再次因为参与反政府、反对普京的示威游行而被逮捕。谈及国际象棋与政治,卡斯帕罗夫坦言:下棋与政治相比要简单得多。

在卡斯帕罗夫的生活中,有5位女人与他息息相关。

第一位女人就是他的母亲克拉拉·卡斯帕罗娃。自从丈夫去世后,克拉拉就把全部感情和时间都献给了儿子,从他正式进入棋校起,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参加比赛,就都始终陪伴着他。她既是他的母亲,又是他的经纪人和团队的军师。母亲对卡斯帕罗夫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她对事物的看法和做人的原则在左右着他,而他在做出每个重大决定之前,都会先看看母亲的态度。

第二位女人是马丽娜·涅耶洛娃。她是一位漂亮的女演员,比卡斯帕罗夫年长16岁。1984年初,在莫斯科的契诃夫剧院,她成为卡斯帕罗夫的初恋,到1986年,卡斯帕罗夫需要全身心地准备世界大赛,无法再沉浸在爱情的世界里,他们不得不分手。这段感情后来被卡斯帕罗夫称作“浪漫的恋爱”,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他都保持着对马丽娜的美好回忆,并与她保持着联系。后来的任何女人都无法替代马丽娜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第三位女人便是卡斯帕罗夫的第一任妻子马丽娅·阿拉波娃。她是卡斯帕罗夫交往的女性中第一个年龄小于他的姑娘,相识时她是莫斯科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的学生,后来到国际旅行社担任了导游。1989年他们举行了婚礼。婚后,虽然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不能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但他却享受了5年无忧无虑的家庭生活。1993年,第一个孩子波琳娜诞生。由于女儿的出现,妻子改变了对丈夫的态度,过去全身心关爱丈夫的马丽娅,此时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了小女儿,这使卡斯帕罗夫感觉受到了冷落,酿成了家庭危机。1995年6月,他们离婚。第四位女人便是法国女郎维吉尼娅·莫拉。他们的感情可说是经典版的罗曼蒂克。1993年,卡斯帕罗夫前往伦敦与英国的肖特比赛时,认识了同是棋手的莫拉。莫拉原是肖特的心上人,为了扰乱对手的心神,卡斯帕罗夫加入了爱情争夺战并取得成功。当然莫拉身材娇小,美丽大方,并且棋艺高超,也让卡斯帕罗夫十分倾心,他真的爱上了莫拉,后来多次专程去巴黎看望她。但是他们的爱情还是无果而终。第五位女人便是卡斯帕罗夫1996年迎娶的妻子尤丽娅·卡斯帕罗娃。1995年4月在立陶宛的首都里加,卡斯帕罗夫夺得举行的塔尔纪念赛冠军。赛后的酒会上,来了一位模特,她就是尤丽娅。那时她18岁,气质不凡,身材高挑,具有不同寻常的骨感美。她的到来立即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有人把她引见给了卡斯帕罗夫。他们一见钟情。1996年初他们举办了婚礼。1998年11月8日,他们的儿子瓦季姆出生。此后,每当卡斯帕罗夫外出比赛时,都会带上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第七百九十九章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之光

弗拉基米尔·克拉姆尼克,俄罗斯著名国际象棋手,1992年获特级大师头衔。2000年至2007年,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目前,他的等级积分为2801分,世界排名第四(活跃选手排名第三)。

弗拉基米尔·克拉姆尼克,1975年出生在俄罗斯靠近黑海的一个旅游胜地,1979年4岁时下棋,1985年10岁时,他就战胜过两位国际特级大师。1986年11岁时,进入莫斯科的卡斯帕罗夫棋校,拜刚刚成为世界棋王的卡斯帕罗夫为师,从此进步神速,卡斯帕罗夫对他的评价也很高。5年后就夺得了世界青年冠军,在世界最高棋坛占得了自己的位置。克拉姆尼克毕业于世界最著名的国际象棋圣地——波特维尼克棋院。卡斯帕罗夫也曾就学于此。接受过国际象棋文化教育的克拉姆尼克不仅天分极高、素质全面,而且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加里·卡斯帕罗夫,全名加里·基莫维奇·卡斯帕罗夫(Гappnknoвnчkacпapoв),前苏联、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国际象棋特级大师。1963年生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卡斯帕罗夫6岁开始下棋,13岁获得全苏青年赛冠军,15岁成为国际大师,16岁获世界青年赛第一名,17岁晋升国际特级大师,在22岁时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冠军,是第十三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此后又数次卫冕成功。2005年退役。卡斯帕罗夫棋风活泼,思维非理性,有异常敏锐的感知判断力,能通过一些战术性的接触出人意料地改变棋局的自然进程,甚至经常采取大胆弃子、疾进反击的策略去赢得比赛。曾在1999年7月达到2851国际棋联国际等级分,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在1985年至2006年间曾23次获得世界排名第一。曾11次获得国际象棋奥斯卡奖。他是国际象棋史上的奇才,被誉为“棋坛巨无霸”。他能讲15国语言,还是一位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和纽约《华尔街》杂志的定期撰稿人。

加里·卡斯帕罗夫于1963年4月13日出生在阿塞拜疆首府巴库。他的双亲都毕业于巴库一所大学的无线电电子系。父亲基姆·莫伊谢耶维奇·魏因施太因是拥有犹太血统的教师,母亲克拉拉·沙格诺夫娜·卡斯帕罗娃是亚美尼亚人,职业是工程师。夫妻俩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国际象棋。两人常在家摆开战场,或对弈,或研究棋局,精神生活非常充实。

卡斯帕罗夫幼年时,就显示出超常的智力,3岁便会读书数数,5岁大时已能做带小数点的数学加法运算。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能凭借自己的地理和历史知识,在地球仪上指划出麦哲伦航线。这一年他还学会了国际象棋。父母亲原先想引导儿子学习音乐,因为他对旋律和节奏很敏感。然而,1969年春天的一个周末,父母因发现了6岁的卡斯帕罗夫的国际象棋天赋而改变了主意。出于对儿子的爱心和期望,父母经过认真考虑,做出了让儿子学习国际象棋的决定。

于是,同样酷爱国际象棋的外祖父把小加里送到了巴库少年宫国际象棋班。当时,在该班执教的是曾获巴库冠军的年轻教练奥列格。奥列格的训练既注重循序渐进的系统性,也注重生机盎然的趣味性。小朋友们除了常规比赛外,还常常进行棋题赛和快棋赛。卡斯帕罗夫棋感很好,善于计算和思路敏捷等特点在快棋赛中最易展示,屡战屡胜。这些屡战屡胜的纪录给他留下了长久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