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棋盘上千变万化,常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要战胜对手,必须全神贯注;
4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如处下风时的紧张感,占优势时的兴奋感,赢下来的成就感,大好局面下由赢变输的懊丧感,棋局不断变化的焦虑感等,时时冲击他们,以及要求他们有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5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创造力,因为国际象棋其四分之一是艺术的属性决定了它;
6养成孩子守纪律、守棋规、懂礼貌的良好品质。严格的棋规能帮助他们养成“摸子动子,落子无悔”、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守纪律、守规则、懂礼貌、尊重对手的良好品质。前女子世界冠军苏珊·波尔加下过这样的定义:国际象棋是有教养的人们之间高雅的搏斗。
7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对时间的控制,对对手的控制,对对手不怀好意的挑衅行为的自我调适和排解等,增强自己磨练意志克服困难的能力;
8下棋对孩子精神生活的丰富,社交面的扩大有帮助,还有助于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同时还让他们形成“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的感觉;
9、下棋对孩子的身体也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尤其是内脏器官的机能,下棋时双方紧张地用脑,少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都在紧张工作着。根据生理学家估算,在国际象棋运动中,脑的消耗比肌肉大20倍。
深圳市杜杉国际象棋俱乐部从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将“以棋育人、社会责任”作为核心价值,秉承“专注学员、用心服务”的理念,组建起一支由国际大师、国家高中初级教练和青少年专业教育人士组成的教练队伍,成功将国际象棋“普及到校”、“普及到园”、“普及到社区”。成立至今,经俱乐部普及的学员已有3万余人,比赛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2009年开始参加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以后每年都会参赛,多次拿到冠军。在国际赛场上,2012年姜添添夺得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第四名,2013年李瀚斌拿下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2017年朱忆成功打入亚洲成人组个人锦标赛前30名,拿下全国中学生锦标赛个人和团体冠军,同时带队摘得2017年全国青少年团体赛甲组男子团体冠军。
第八百一十一章国际象棋在深圳
深圳,曾因文化积淀相对贫乏而被称为“文化沙漠”,因此,深圳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如今,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先全国,文化建设卓有成效,早已是一片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的“文化绿洲”。一直以来,一批对深圳的下一代素质教育满怀热望并全力投入其中的国际象棋教育工作者,在这片绿洲上摆上大大的一个国际象棋盘,做着扎扎实实给这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建设打牢和夯实地基的工作。现在,这个棋盘所体现的效果和意义越来越显著,深圳愈来愈成为一个国际化、开放的、体现包容与宽广文化的“国际象棋之都”。
在深圳,经常下棋的人口达数十万之多,特区内超过50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棋类教学活动,年轻棋手屡屡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佳绩,近年来不断包揽广东省国际象棋、围棋的团体和个人项目冠军……深圳棋类运动蓬勃发展的势头引起棋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深圳市“两会”上,有人大、政协代表提出议案,要将深圳打造成为中国的“国际象棋之都”。
深圳历史虽然不长,曾被戏谑为文化积淀贫乏的“文化沙漠”,但经吴付久、刘适兰、梁伟棠等一代有志弘扬棋文化的拓荒者多年的不懈耕耘,“三棋”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如今已是硕果累累,使得棋类这个小众项目在特区得到了大众追捧。
深圳不仅经济发展较好,家长们还都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开拓精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他们中‘海归’很多,受西方教育影响深刻,他们知道国际象棋对情商、智商的开发培养都是很好的,所以很快就选择让孩子学习国际象棋,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因此,国际象棋在深圳的普及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棋的本质有三个层次:棋的核心内容是游戏,游戏吸引人,好玩,容易培养出来兴趣,而孩子天性就喜欢玩游戏,所以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喜欢上下棋;进一步说,棋是智力游戏,需要用脑,存在计算和判断,其他很多项目不存在这些,比如保龄球,它无需计算,锻炼的是运动技巧,再比如艺术科目,像跳舞蹈,培养的是艺术修养而不是逻辑思维,而下棋可以开发和提升孩子的智力;更进一层次说,棋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智力游戏,每一种棋都体现着一种文化,下棋可以增进孩子的文化修养,也可以提升孩子的情商。
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又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织成深圳特有的文化氛围,了解国际象棋的人都知道,国际象棋代表着一种开放、包容、宽广的文化,与深圳文化十分契合。
国象之中的‘后’,她的威力最大,其他棋子被限制,而‘后’却可以走直线也可以走斜线,她是女的象征,而中国象棋里根本就没有‘后’;国象的‘王’是要打仗的,哪里都能去,是自由开放的,而我们中国象棋里的‘帅’至死也只能呆在城堡里;国象中的‘马’不别腿,‘兵’走到对方领地的底线后可以升变成为强大的子力,就如同深圳能够给予每个奋斗者一个广阔发展的空间。可以说国象文化与深圳文化是高度契合的。如果把深圳命名为‘国象之都’,对树立深圳开放、包容、宽广的城市形象有很大促进作用。
吴付久从1998年开始担任深圳棋院院长,那时深圳棋院成立也就三四年时间,棋类活动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那时三棋进学校的活动还没有起步,只有少数培训班,跟现在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吴付久说:“做事情总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我们首先是从学生、幼儿抓起。当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有个文件就是要让‘三棋’进课堂,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开始一个学校一个幼儿园地推广,告诉校长和老师棋类对开发智力、培养品格都是有好处的。就这样,一个学校、一个幼儿园地‘个个击破’,慢慢推广开来。”目前,在深圳大学、深职院等高校中,国际象棋已经成为一门选修课,被计入学分。中小学校也陆续开设国象的第二课堂。幼儿园中开设国际象棋项目更为普遍。“三棋”进校园,深圳比全国其他地区走得更早、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