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是明代时调小曲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情歌的作者大都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富有特征的事物,通过比喻、象征、双关等表现手法,把情爱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生动地描绘出来。由于明万历年间市民象棋特别兴盛,常被时调小曲的创作者们信手采集,谱成歌曲广为传唱,因此以象棋作喻体的情歌,颇为常见。冯梦龙所辑集的民歌集《山歌》卷六《杂歌四句》中也有咏《棋》两首:
“收了象棋着围棋,姐道我郎呀,你着着双关教我[冉阝]亨移,零了中间吃郎打子辘轳结,结来结去死还渠。”
“收了围棋下象棋,石炮当头须防两肋车,我只道你双马饮泉叉起个羊角士,罗道你一卒钻心教我难动移。”
以上二首咏棋的情曲,冯梦龙也收入他编辑的《黄山谜》中,曲词除个别稍不同外基本相同。曲词中一些象棋术语均系双关语。当头炮、两肋车、双马饮泉都是隐喻对方为了求爱向我方发起的主动进攻,而叉起羊角士则暗指我方的拒爱,一卒钻心是指我方筑起的拒爱防御体系被对方巧妙攻破,对方终于牢牢地占据了自己的心。这等于是通过这首象棋情曲隐隐约约地告诉对方:你的求爱已经成功。全曲运用双关性的象棋术语在男女双方之间传情达意,颇为有趣。如果不是男女双方均善象棋,了解象棋布局和残局杀法的术语的意义,绝创作不出这种歌曲。设想象棋不是在当时民间盛行,这类歌曲也决不会广为传唱,同时为一般市民所理解。
以上咏棋曲,充分反映江南吴语地区象棋在民间盛行的事实。
《山歌》卷七《私情杂体》中又有《象棋》情歌一首,歌词是:
“结识私情像象棋,棋逢敌手费心机。渠有当头石炮,我有士象支持;渠用卒儿掤进,我个马会邪移。姐道郎呀,你摊出子将军头要捉我做个塞杀将,小阿奴奴也有个踏车形势两逼车。”
这首山歌用下象棋比喻男女结识,各用心计,男方使出绝招,女方镇定自若,妙手解围。中国传统文化
清朝乾隆、嘉庆时期,无论南方或北方,象棋之风均很盛,一些民间文人以象棋为题材,编成民间小曲,广为传唱。例如:山东历城的华广生,在他所编的《白雪遗音》卷二中,有一首《马头调·下象棋》:
“打扫打扫堂前地,抹了抹桌子,排下了象棋。下棋的人个个都是有缘的,输了棋,千万莫要伤和气。你有炮来我有的是车,连环马,看你老将往哪里去?那时节,莫怪俺们无情意。”
这首民间小曲,所咏的似乎是民间棋馆,四方的人都可来此下象棋,这无疑是当时一些象棋迷的好去处。(部分内容摘自胡蝶飞的博客)
第八百一十九章中国象棋与古代文明
象棋作为中国特有的棋类益智游戏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经久不衰,而且流传广泛。
象棋早在秦朝就有了记载,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现如今象棋已经成为体育竞技项目之一。在象棋制作材料方面,红木象棋一直是主流方向,比如紫檀、黄花梨、红酸枝等,不仅实用性强,而且极具收藏价值,从而深受红木及象棋爱好者的追捧。象棋虽然只是一种益智游戏,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却是深刻久远,就拿“楚河汉界”来说,其代表这历史上的楚汉战争,相当于古代的荥阳、成皋之地,该处地理位置特殊,楚河汉界的说法便来自与刘邦项羽的“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象棋盘中帅将活动的米字九宫格就代表着军队统帅所在大本营。
古代——包罗社会万象,怎少得了象棋
南宋以后,象棋家喻户晓,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爱下象棋的。与围棋相比较,象棋拥有更多的爱好者,而且更接近下层。明清时代,象棋在民间更加盛行,这在当时一些爱好象棋的文人所撰写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
明代金陵笑笑生所编写的《金瓶梅词话》里,有很多处描写西门庆的妻妾奴婢、亲朋好友和他本人下象棋的故事。西门庆是集恶霸、富商、赃官于一身的典型人物。西门庆出身于没落的商人家庭。《金瓶梅词话》第一回“说西门庆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父母死后,他经常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学得些好拳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无不通晓”。第六十九回描述西门庆私通王招宣府里贵妇人林太太,媒婆文嫂向林太太介绍西门庆说:“今老爹不上三十四五年纪,正是当年汉子,大身材,一表人物,也曾吃药养龟,惯调风情;双陆象棋,无所不通;蹴踘打球,无所不晓;诸子百家,拆白道字,眼见就会……”
《金瓶梅词话》第三回中说西门庆的第五个娘子潘金莲“是个精细的娘子,百伶百俐,又做得一手好针线;诸子百家,双陆象棋,拆牌道字,皆通,又写得一手好字”。第七回写孟玉楼“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双陆、棋子,不消说”。第十九回写西门庆家中花园卷棚盖成,家人游赏,其妻吴月娘“走在一个最高亭子上,名唤卧云亭,和孟玉楼、李娇儿下棋”。第二十三回有赌棋枰瓶儿输钞一段,说“午间,孟玉楼、潘金莲都在李瓶儿房里下棋……说毕三人下棋,下了三盘,李瓶儿输了五钱”。第四十四回写李瓶儿“打发西门庆出来,和吴银儿两个灯下放炕桌儿,摆下棋子,对坐下象棋儿,……少顷,与吴银儿下了三盘棋子,筛上酒来,拿银钟儿两个共饮”。
《金瓶梅词话》中还有多处写西门庆的亲朋好友会玩象棋。第一回中说“西门庆的好友应伯爵浑名应花子,会一腿好气球,双陆象棋,件件皆通”。第十八回写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诗词歌赋,双陆象棋,拆牌道字,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第五十二回写西门庆的另一朋友谢希大和应伯爵两人“一连打了三盘双陆,又和书童儿在书桌上下象棋”。
《金瓶梅词话》的题材内容,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扩展演化而来,但全书以恶霸、富商加赃官的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细致地描绘了上自封建统治者,下至市井无赖、游手好闲者等的众生相。其中,关于西门庆家里妻妾奴婢和亲朋好友都爱玩象棋的情节不但反映西门庆所处的宋代,而且也反映《金瓶梅词话》作者所处的明代盛行象棋的实际情况。
清朝乾嘉时民间象棋活动盛行。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象棋迷大量涌现。这些人的棋艺未必都很高明,但对象棋如醉如痴,癖好之状,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四《滦阳续录》里所记述的棋道士的故事便是有趣的一例。故事说:
景城北冈有玄帝庙,明末所建也。岁久,壁上霉迹成峰峦起伏之形,望似远山笼雾。余幼时尚及见之。庙祝棋道士病其晦昧,使画工以墨钩勒,遂似削圆方竹。今庙已圯尽矣。棋道士不知其姓,以癖于象戏,故得此名。或以为齐姓,误也。棋至劣而至好胜,终日丁丁然不休。对局者或倦求去,至长跪留之。尝有人指对局者一着,衔之次首,遂拜绿章,诅其速死。又一少年偶误一着,道士幸胜。少年欲改着,喧争不许。少年粗暴,起欲相殴,惟笑而却避曰:“任君击折我肱,终不能谓我今日不胜也。”
在同书的卷十一《槐西杂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