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苏阳的目光不经意间从身边的毕波罗树上面扫过之时,突然间就是精神一振,他终于知道自己忽略了什么最关键的事情。
那就是——佛祖为什么非要在毕波罗树下参悟极道?
迄今为止,佛祖的大恒心和大智慧,苏阳已经绝对是心服口服,这么年轻就明白路要自己走的道理,并且成功参悟出一条完全不同的路,这在一众极道者之中也绝对是最惊才艳艳的一位。
可能正是佛祖如此的惊才艳艳,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有巨大的深意,比如说他为什么要在毕波罗树下参悟极道,而不是在别的树下参悟?
同时,在佛门之中,甚至历史悠久的传闻之中,毕波罗树又叫菩提树,还叫智慧树。
很显然,毕波罗树具备什么苏阳不知道的能力,否则也不会深受佛祖的青睐,选择在毕波罗树下参悟极道,独创佛法。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毕波罗树拥有的功能之一就是记录,一种比玉简更加高级,连极道的烙印都能够记录的功能。
但若是佛祖想要给后人留一条信息,选择毕波罗树很显然是多此一举,所以里面必然还存在着什么更大的深意。
这就是苏阳思考出来的答案,而这个答案直指一件事。
那就是——毕波罗祖树。
没错,还是毕波罗祖树,当年佛祖结跏趺坐悟道的那棵毕波罗树,必然存在什么非同一般的特点,里面肯定隐藏着什么巨大的秘密。
可是苏阳刚刚不是见到毕波罗祖树了吗?
不,刚刚只是灵魂出窍之后,看到的毕波罗祖树之影,并非是真正的毕波罗祖树,原理跟记录佛祖参悟极道的情况差不多。
也就是说,在这片毕波罗祖树海之中,只要成功找到毕波罗祖树,那么这个秘密就能够成功解开,收获绝对是巨大到惊人的程度。
然,事情是这样没错,只可惜没有那么简单。
毕波罗祖树究竟在那里,恐怕就算是菩提法王也不知道,所以最后才会从他口中道出一句这里每一棵都是佛祖结跏趺坐悟道入极的毕波罗树,因为在他心中已经认定灵魂出窍之后见到的那一棵佛光巨树的投影,就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但是苏阳却不这么认为,无论是如何隐藏都改变不了一件事,那就是真正的毕波罗祖树的存在,一个连佛祖都怦然心动的神物。
一念至此,苏阳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只见苏阳深深长吸一口气,目光再一次恢复坚定,他已然做好接下来就算耗光自己余下的所有时间,也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毕波罗祖树,那棵传说中的菩提树、智慧树。
只是除了当年的佛祖之外,迄今为止谁见过真正的毕波罗树?
没有!
就连跟随佛祖最久的菩提法王,也只是见过那可毕波罗祖树一次,当佛祖悟道有成之后,他身为比丘伺候佛祖游历天下传播佛教,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棵传说中的毕波罗树。
故,苏阳想要找到这棵传说中的毕波罗树,难度恐怕不是一般的大啊!
体悟佛祖悟道时的思想,观看佛祖悟道时的景色,于灵魂深处理解佛祖如何悟道入极,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巨大的机缘,许多人恐怕就算是寻求一生,都恐怕别想遇到。
可为什么苏阳成功遇到了,脸上却流露出如此难看和厌烦的神色,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活生生的吞了一只苍蝇,简直恶心到想死的感觉。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案非常简单,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佛祖的道是属于他的道,不是属于苏阳的道,更何况佛道本身就与现今修道之法拥有巨大的差别,所以观看佛祖的道,只会让苏阳十分难受,收获并不是很大。
除非苏阳愿意舍弃自身现有的一切,遁入空门,潜修佛法,否则继续观看下去,对于苏阳非但无益,反而还充满了坏处。
得,本以为会是一场机缘,没想到居然是一件这么恶心的事情。
苏阳嘟囔着抱怨一句,拂袖立身而起,没有任何一丁点继续听下去的意思。
不过苏阳也不是没有所收获,至少在观看佛祖悟道入极的过程中,苏阳更加清楚的确认了一件事,每个人的道都是不同的,终究还是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一味的学习他人,到头来只会落得下乘。
正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长生子,便是一个最大的警示,他学习太极道尊的道法,却没有跳出太极道尊带给他的一个圈,最后连极道神通都天才横溢的创造出来,却依然还是未能踏入极道。
纵然长生子最后明悟了这个道理,努力的想要跳出这个圈,甚至不惜背负骂名偷学凤凰大圣的生死之道,可惜最后还是功亏一篑。
这就是长生子受到太极道尊的影响太多,早年太过于刻意模仿太极道尊,结果导致走岔了路,悟错了道。
总而言之一句话,前人思想可以借鉴学习,但是却不能当成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就像苏阳学习太极道尊的平衡之理,及九转金丹之法。
在平衡之理方面苏阳一直只是使用,领会其中的精髓,但本质依然是雷霆大道,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在九转金丹之法方面,苏阳更是从未领会过其中真正的含义,更多的是独创自己的生命丹道,期望能够推陈革新,创造出更强的丹道,直指十二品大丹圣。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平衡之理被苏阳玩出花,但是却没有太过投入;丹道更是成就无比非凡,半只脚已经踏入半步十二品大丹圣的境界,一个古今往来很多人都未曾成功的一个境界。
理由很简单,他人的东西终究是他人的,永远变不成自己的。
尤其是涉及到大道方面,每个人都只能努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别想着按照前人的脚步走下去,这样只会越走越远,最后就算是修至圣人九重天也永远别想窥至极道。
这就是观佛祖参悟极道的过程中,苏阳得到的最大感触。
也恰恰就是因为佛祖参悟的东西和苏阳所学的东西太过于背道而驰,才会给苏阳如此巨大的明悟,让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接下里该怎么走了。
故,观佛祖参悟极道的过程,虽然苏阳没有什么实质的收获,但是这种明性见我,反省自身走过的路,让苏阳的收获远远比什么实质性的参悟天道,或者学习什么极道神通,收获更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