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炼钢

入库慢出库快其实很科学,因为有粮食需要储存说明暂时应该没有饥饿,花时间肩挑背扛完全不用着急。

需要紧急调粮出库,说不定就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面临饿死,此时抢一天出库时间都能够活不少汉民。

有两千壮劳力和健妇在专业泥水匠指导下修建粮仓,他们都会得到三餐,一天得到二十文至四十文报酬不等,工作积极性毋庸置疑。

又由于夏天的施工进度很快,预计在江南的冬小麦送达抚宁码头之时,十个以上的筒仓可以投入存储不成问题。

忙完了补种农作物,开平附近的农民会相对清闲一段时间,黄汉会开出一天给十文钱以上,并且定量管三餐的优厚条件发动老百姓出劳役。

这些人会参与修建水库、筒式粮仓、厂房、道路,黄汉目前手里有银子,把这些资金用来加大基础建设投资不但给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还会体现出效益,虽然得不到暴利,但是可以持续发展能够得到双赢。

介于这个时代炼铁都是采取大风箱鼓自然风,炼铁工匠不知道把空气加热使得炉温大大提高。

黄汉开了金手指设计出了并不复杂的管式热风炉,使得给炼钢炉送风的风温达到了四百度左右。

这一创新性的技术革命直接导致明朝土高炉的温度提升了三百度左右,炼铁工匠从而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液态钢水。

明朝人是世界上率先使用焦炭炼铁的存在,发展到了明末焦炭的质量已经趋于稳定,开平有优质煤炭,焦炭的质量当然更加好。

黄汉在开平这个得天独厚的地方投资小高炉炼钢,由于有了比较低端的风温技术,不仅仅使得钢铁的质量能够强于大明口碑最好的苏钢、闽铁,成本还降低了一大半。

有了质量上乘的钢铁,杨老实干劲十足,他现在已经不亲自挥锤打制铠甲和鸟铳,而是以相当于质量总监的角色每天都在指导几百铁匠师傅带着学徒干活儿。

黄汉在百忙之中抽空用了三个上午的时间制定了鸟铳质量标准,并且统一了零部件的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