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9章 冒功

丰碑杨门 圣诞稻草人 2460 字 9个月前

“瓦桥关大捷!瓦桥关守将王超,奇袭铜台关,阵斩辽将耶律沙!”

马背上的信使,隔着老远,扯着嗓子大声嘶吼。

嚯!

壮哉我王大将军,威武雄壮啊!

自从杨家人离京以后,多久没听到这么提气的消息了。

整座汴京城,一下子被王超的两份捷报弄的沸腾了起来。

百姓们欢呼雀跃,争相庆祝。

文人们喝的烂醉如泥,躺在勾栏酒坊内,大声的咏吟着慷慨的诗赋。

武人们恨不得能追随在王大将军麾下,一起去斩杀辽狗。

就连青楼里的清倌人们,也吹拉弹唱,为王大将军贺。

一时间,王大将军在汴京城里变的声名赫赫。

皇宫内。

两份捷报整整齐齐的摆在龙案上。

脸色阴翳了多日的二皇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二皇子振奋的捏着拳头,骄傲的道:“王超将军当真是我大宋的栋梁。父皇当真是慧眼识珠,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皇,也许父皇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能清醒过来。”

李沆、李、毕士安,三位宰辅躬身站在龙案前。

听到了二皇子骄傲的话,三人对视了一眼,笑着,齐齐拱手道:“为陛下贺!为大宋贺!”

二皇子激动的点点头,“三位爱卿且在殿内稍等片刻。我要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皇。”

“恭送殿下!”

送走了二皇子。

三人中最年轻的李沆振奋的道:“王超这仗打的真提气。”

然而李、毕士安脸上的笑意却一扫而空。

毕士安疑惑的看向了李,“明远兄,你以为,王超这仗打的如何?”

李双手抱在胸前,淡然道:“王超没这个本事……”

李沆疑惑的问道:“大人何出此言?”

李瞥了李沆一眼,没说话。

毕士安略微点了点头,“那就应该是杨家……”

李沆显得更疑惑了,他皱眉道:“两位,现在咱们说的是王超,怎么又扯上了杨家?”

“嘿嘿”

毕士安低声一笑,幽幽道:“王超要真有这个本事,早不打晚不打,偏偏这个时候大破铜台关?”

毕士安瞥了李沆一眼,提醒道:“半个月前,咱们才决定让吕端去了雁门关,请杨延嗣出手,驰援瓦桥关。从回报的消息来看,杨延嗣在得知了吕端的请求以后,就派遣了杨延德领兵去了瓦桥关。

杨延德乃是一员悍将,早在雁门关的时候,就战功卓著。

而这一次王超的战报上,对于杨延德的功绩,只字未提。

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那就奇了怪了。”

李沆大惊失色,道:“仁叟兄的意思是……王超冒功?”

“不然呢?”

“冒功可是杀头的大罪!”

“那你觉得该如何?”

毕士安反问了一句,“查清楚此事,把功劳重新还到杨延德头上?然后告诉朝野上下,咱们大宋的将士很没用,连辽人都打不过。

而杨家,却能打的辽人节节败退,百战百胜?”

毕士安长叹一声,郑重的叮嘱李沆,“如今陛下昏迷,朝野上下人心浮动。正需要这么一场捷报以安民心。所以这功劳,只能算到王超的头上,而不能算在杨延德的头上。

杨家的人名义上虽然还是宋臣,可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和裂土封疆没有区别了。

朝廷迟早会和杨家,站在对立面。

所以,咱们没必要去涨别人志气,没自己威风。”

李沆失魂落魄的低下头,咬牙道:“真的要这么做吗?”

一直没开口的李突然开口,唏嘘道:“这就是政治……”

“政治吗?”

李沆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苦着脸问道:“这件事,要不要告诉二殿下?”

李迟疑了一下,说道:“二殿下性情耿直,他一旦知道了此事,一定会告知给陛下的。正在昏迷中的陛下,可经不起折腾。陛下对杨家的人恨之入骨,若是让他知道此事,病情再加重,那可就不得了了……”

毕士安和李沆同时点了点头。

李又道:“王超抢了杨延德的功劳,这件事终究会传入到杨家人的耳中。现在还不是和杨家交恶的时候,杨家需要安抚。

挑两个人,携带一些重礼,去安抚一下杨家的人。

同时,让他们默认了这个结果。”

毕士安皱眉道:“这件事,杨延嗣要是计较起来,还真不好收场……”

毕士安迟疑了一下,疑问道:“派谁去合适?”

李皱了皱眉,并没有说话。

李沆叹气道:“眼下,满朝文武里,恐怕没人能让杨家吃下这个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