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4章 和光同尘(今晚一更)

丰碑杨门 圣诞稻草人 2527 字 9个月前

道人们借此也迅速的融入到了百姓们当中。

佛家的人觉得道家的人疯了。

抛却了赖以生存的田产、道观,不去化缘。

在杨七的重磅打压下,道家怕是要完。

然而。

佛家等了许久许久。

从四月一直等到了六月,也没有等到道家覆灭或者衰落的消息。

等到他们仔细去了解道家所作所为的时候,却发现。

在田间、在地头、在庙堂之上、在军伍之间、在茫茫红尘中,到处都有道音轻唱。

道家失去了田产、失去了道观,甚至不再以化缘为生。

他们确实失去了积攒了很多年的根基。

但是,他们却用这些表面上的根基,换了一个隐藏在世人们心中的根基。

孰轻孰重?

不言而喻。

眼看着连五岁的稚子顽童,嘴里都哼唱着莫名的道歌,光着屁股在乱跑的时候。

佛门慌了。

他们等着看笑话,没想到最后自己却变成了笑话。

经过他们几番查探,最终得知了,道家一切作为,皆出于杨七。

于是乎,佛家一众高僧们,汇聚到了燕京城中。

一时间,燕京城内,高僧遍地。

往日里大名鼎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高僧,一个个出现在燕京城的街头,游走在百姓们中间徘徊。

他们凭借着一脸慈悲相,打动了许多年迈的妇人,借此攀上了关系,向杨七抛出了一次又一次服软的暗示。

然而。

杨七却懒得搭理他们。

因为杨七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庄严肃穆的乾元殿内。

杨七身穿龙袍,面色冷峻的高坐于其上。

御街下,一位位的官员弓着腰在那儿站着,没有一个敢抬头的。

“你们一个个,很好啊。”

杨七夸赞道:“有你们帮朕治理天下,朕很放心。你们不仅完成了朕交代的,还完成了朕没交代的。有这个觉悟,朕何愁江山不能永固?”

随手掀开了桌上的一道奏折,杨七吧嗒着嘴,“每次看到诸位的为政的功绩,朕都喜不自胜。”

“儒州长史李庆明,你的政绩很出色,在你的治理下,百姓们终于不用每天费心费力的去干力气活减肥了。儒州的百姓,每一个都纤入杨柳,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颇有姿态。

单从仪态上讲,你治下的百姓,算得上是咱们大燕国,最好的了。

听说儒州的百姓们,如今除了减肥以外,又喜欢上了瘦腰。

一根白玉杖,绕腰过三圈,赛过杨皇上?

滋滋滋,都听听,百姓们日子过得好啊!顺口溜里,都扬言比朕过的还舒服。

朕还听说,百姓们如今最喜欢祝贺令母。

朕今日就借着百姓的话,祝贺一下令母,也算是对你这位功臣的奖励。”

“李庆明,祝令母越活越年轻……”

“噗通”

被唤作李庆明的儒州长史,当即就噗通一声趴倒在了地上。

浑身颤抖着打哆嗦。

“嘭!”

杨七一拍龙案,咆哮道:“站起来!”

李庆明双腿打着颤,几次连滚带爬的想站起来,最终还是栽倒在了地上。

最终还是拽着他前面一个人的衣服,勉强的爬了起来。

杨七吧嗒着嘴,看着他,笑道:“你的功绩,朕还没有表彰完呢,你就急着磕头谢恩?居然还被高兴的冲昏了头,忘记了我大燕不兴跪拜礼。”

杨七翻开奏折,边看边道:“朕再瞧瞧,你还干了什么好事。嗯?!你可以啊!三个月时间,清剿了十二间寺庙,绞杀的罪囚,多达百人。

监察司和刑部的活儿,都让你干了。

看来朕也没必要立监察司和刑部了,一并交给你管理,不仅省事,还能省下不少钱财。

到时候,你就可以再给瓦砾寺里的佛祖,再塑两尊金身了。”

杨七在笑,越小越开怀。

李庆明在打哆嗦,越打越厉害。

不仅李庆明在打哆嗦,御街下的官员们都在打哆嗦。

杨七盯着御街下的百官,脸上的笑意缓缓敛去,目光中一片冰冷。

“嘭!”

杨七拍桌而起,声音犹如出自九幽,冰冷刺骨,“你们还真是朕的好臣子,若不是因为发配罪囚的事情牵连到了你们,引得监察司、刑部彻查,朕还真不知道你们居然干了这么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