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史可法

仙族罪人 窝是兔子 1759 字 9个月前

主子有难,奴才遇见,当粉身碎骨往前冲,救主救驾,所有候在入口处的王府众人都拼命的往前冲,风在吼,马在叫,众人在咆哮,狗腿子们在嘶吼,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那些武艺高超的王府侍卫气势汹汹的前面开路,靠着自己强壮的身体硬生生的从人群里撞出一条路,礼王府的狗奴才们立马扯高气扬紧随其后,护送侍女们往前挤,那些排列整齐的队伍瞬间大乱,其他去祭祀的人一下懵了,这么牛,牛犊里的战斗牛跑出来了,出了这样的变故,谁都怕错过祭祀的时辰,前面的人以为后面的人要插队,拼命的往前冲。

这个时候什么都缺,缺秩序,缺老实人,就是不缺不老实的聪明人,后面的人一看队伍被冲乱,不少人也趁机往前挤,这时候什么秩序都没有,大家都是一窝蜂的乱飞。马蜂窝被捅烂了,这人多,人乱,没秩序,大家还都一股脑的往前冲,最容易出乱子。

前面的守卫一看情况不妙,赶紧上前制止,领队的将军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一个处置不当,守卫的队伍一下子就被冲散了,这时候最容易发生踩踏,谁要是不小心摔倒,绝对站不起来,会死人的,任谁也没想到,礼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踩踏事件发生了,姑且不论死伤多少,单单就是这个事件发生在王国大祭坛入口,就已经够让人震撼,产生的影响力不下于洪水猛兽,地动山摇,在夸张一点,就算是礼皇驾崩,都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那些真正易守难攻的堡垒,每次沦陷,绝大多数都不是被敌方攻陷,问题往往出在自己人身上,礼国的前身礼氏国,灭亡的起因也是如此,王国大祭坛可是礼国的象征,礼国人民的精神支柱,通往王国大祭坛的道路拥有重兵把守,王国大祭坛更是守卫森严,这里的安全比礼国都城都强上不少,可就是在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一时间,这成为礼国举国震惊的大案,礼王震怒,担忧,疑虑,他为礼王爷感到忧虑,担心礼王爷牵连其中,在他看来,表面上问题出在礼王府和守卫的身上,礼王爷只是无辜受到牵连,可仔细一想,有疑问,身为礼皇,他需要考虑的事很多,考虑的多就容易发现问题,他怀疑这里面根本就是阴谋,而且是大阴谋,帝王权术中阴谋论很吃香,没有阴谋也要想成有阴谋,联系礼国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还有对外的战争,敌国的反应,他有理由相信是敌国奸细在搞鬼,不得不防,也许有内鬼勾结,更严重一点,礼国高层中的某些败类也参合其中,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可能,要是这俩伙势力真的联手狼狈为奸,想到这里,礼皇不由的倒抽一口气,他眼中寒光一闪而过,礼王爷身为礼国钱粮执行官,战争期间不能有失,一切针对礼王爷的人或事,都有问题,想清楚以后,他马上责令吏部严查。

“奉天承运,礼皇诏曰,吏部尚书接旨,发生在王国大祭坛一案,干系重大,交由吏部主审,各部回避,凡涉及此案的相关人和事,皆可要求配合调查,任何人不得姑息,违者一律严惩,如有反抗,可先斩后奏,案件一有结果,当立即上报,不得有误,钦此”

宣旨太监大声宣读着圣旨,吏部尚书跪在地上仔细的听着,越听脸色越差,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依照惯例,那个案子死了人,肯定是命案,出了命案应该是刑部的事,关他吏部什么鸟事。

在他的印象里吏部就没有破案的能手,他们也不是靠破案吃饭,指望他们吏部官员去破案,这不是瞎子捉猫,自找死路,那案子涉及的那些人,个个都是礼国的重臣及贵族,哪一个是吏部能插手的,他一个尚书都惹不起,还指望下面的虾兵蟹将,真扯淡,皇上可真会坑我。

宣旨太监看到吏部尚书跪在地上,久久不行礼磕头,一副傻愣愣的模样,也不恼火,他是礼皇的亲信,最知礼皇心,这案子就是狗食盆子,谁摊在脑袋上,都够呛,笑了笑,也没有怪罪的意思。

“臣接旨,谢主隆恩,咦,人去哪了”

好半天吏部尚书才回过神来,赶紧磕头谢恩,他四处张望,这才发现那宣旨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了,圣旨就搁在桌子上,他表情有点苦兮兮,深吸一口气,眼珠转了转,脑子里盘算着,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下面的人头痛去,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要相信下属才是王道,哦不,万一下面办事不力,受责备的就是他,看来,必须限期破案,出了事需要有人背黑锅,就算办砸了,他顶多就是用人不当的罪名,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好受很多。

吏部的一群官吏全都是一副愁眉苦展的表情,这神仙打架,他们跟着遭殃,这案件就是个烫手的烙铁,谁碰谁倒霉,这案子干系重大,查出问题肯定得罪权臣,不死也脱一层皮,查不出问题,礼皇绝不轻饶,俩头难做人的事,谁也不想揽在怀里。

在吏部的这些官员中,监察署专员史可法,可不这样看,这案子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当务之急,就是要避免案件放大,涉案的人越多,就越难处理,也不能如实上奏,这事本来就跟权贵挂上钩,礼皇摆明了不愿意真正去惩罚那些权贵,就想要个结果,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到时惹事的恶人非但不能伏法,无辜人还会收到牵连。

“此案干系重大,事关吏部清誉,身为吏部官员责无旁贷,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接手此案,本官愿意为大伙分忧解难,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监察署专员史可法是刑部出身,而且是刑部当中断案的佼佼者,在所谓,能力越大,越招人嫉妒,在刑部尚书眼里,史可法就是一只不愿意在鸡窝里老老实实下蛋的母鸡,这只母鸡能力很强,还太不老实,一遇到大案要案,摇身一变就是公鸡,还是公鸡中的战斗机,你还要防备这只母鸡飞上枝头变凤凰,总之,他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史可法取代,暗中用计将史可法调到吏部,这也是为史可法好,此地不留你,自有留你处。

吏部是个好地方,处处是前途,在吏部,吏部尚书可不怕你有本事,就怕你无能,在吏部是龙你给我盘着,是虎你给我卧着,吏部是天堂,同时也是地狱,要想在吏部干干净净的活着,很困难,吏部负责监察百官,考核百官能力,更要听礼皇的话,敢于去抗争的是言官,和他们无关。

身为吏部的官员,手握升降大权,要明白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会遭殃,该出头的时候不出风头,会被踩,该拿的时候没有拿,视为异己,不该动的时候千万不要动,方为上策,做不到,就不要混了,吏部的官员是礼皇的亲信,前途更是一片光明,他们只需要一点点的熬资历,资历够了,一切都好说,进是朝廷重臣,贵不可言,退则是封疆大吏,称霸一方。

之前那些吏部官员一直不认同史可法,视史可法为异己,全都戴着挑剔不满的眼镜去看史可法,眼光中充满了不屑一顾,皆因出身不同,礼国重礼教,官场更看重出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是留一线余地,抓住机会,就被认可重用,抓不住,继续沉沦,那就是奉献,通过牺牲自我得到别人的认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干大家不愿干的事,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史可法,我现在该尊称您为史大人,敢作敢当,勇往直前,您真是我等的楷模,敬佩,敬佩”

“我不敢说什么保证别人的话,史大人,我敢保证我自己,今后有什么用到下官的,本官保证绝不推辞”

“史大人,为我吏部上刀山,下火海,语气如此坚决,令人折服,不愧是我吏部的人,值得大家学习”

吏部的那些官员个个都是人精,这世间万物,老鼠聪明过头,视为鼠妖,狐狸本来就聪明,稍有表现就是狐狸精,人聪明过头,没有理智那是人妖,能保持理智的视为人精。

吏部的这些人精见到史可法甘愿出来背黑锅,这么有奉献精神,十分感动,全都不由的精神一振,只要有人站出来就好,省的大家为难,这案子明摆就是九死一生的活,干的好,很可能得罪人,干的不好,直接被礼皇打入冷宫,前途无光,这里面的危险,在场的众人自然清楚,不过这也正好彰显出勇于承担这案子人的高贵品质,值得大家一致称赞和恭维,反正说好话也不会死人。

吏部尚书眉头紧锁,他翻开档案,看着刑部誊抄过来的证言证词,还有史可法的个人档案,瞧了许久后,这才盯着下面候着的史可法,缓缓的说道:“史可法,他们都推荐你来负责此案,我相信大家的眼光,你是吏部出身,有这方面的经验,我要强调一点,这是礼皇亲自交代的活,时间紧,任务重,我不管你是坑蒙拐骗偷,还是作奸犯科,只要把案子办好,办的让大部分人满意,你就是我吏部的功臣,有我罩着你,你就放手去干,另外我还想听听你的看法”

“大人,此案关键在于牵连,礼皇不愿意牵连到礼王爷,王国大祭坛不愿意牵连到自身,您又怕我挖的太深,牵连到其他权贵乃至皇室宗亲,不好收场,卑职认为,那就不牵连”

史可法有点小紧张,得到吏部尚书保证后,自信心膨胀,将自己心理的话全都讲出来,吏部尚书一副我明白的问道:“不牵连,你说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根子上,这么大的案子,不牵连怎么可能,礼皇如何肯接受,这案子又不是屁,哪是你想放就能放的,不牵连,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