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防微杜渐

明末中兴路 女侠独孤雯 2124 字 12个月前

一次性将全营百分之一的人乃至超过百分之一的军官施以严惩,还是在全军刚刚取得大胜之后不久,终究在整个大军中多少带来似乎一丝动容,但也就是仅此而已。

在这之后,有了参考和标准的周遇吉、黄得功等人负责的勇卫营也照例严惩了不少因为这一次的胜利就表现出了不少骄兵心态的官兵。只是执行归执行,在其他的队伍里从军过一段日子的周遇吉还是觉得处罚虽然还算得当,可时机却终究是有碍士气的。

萧轩在思索了许久之后却没有动摇自己的看法,就算战斗力和士气多少受到一些影响,萧轩也不希望刚刚成形不久的权柄却有成为另一个利益集团的苗头。至少:不能让这种苗头在一代人以内就显现出来。不把自己当军爷或者统治阶级,而仅仅是“君之栋梁”或者“国之栋梁”本身,才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应有的意识。

同时萧轩也感觉到:如果可以预期的时间之内没有临战的压力,就算兵源和制度完备的军队多少也是会有些懈怠的。因此也就有了提前再一次展开出巡,借机再一次考验队伍,树立新的意识形态和规矩的打算。

自从萧轩率领的队伍归来之后,经过清苑南原之战考验的官兵们并没有因为胜利而松懈下来。训练恢复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困难。以前的时候很多官兵都有一种“弓箭骑射根本没多大用,火器是战斗力核心”的意识。然而这一次建州主力的精锐射手则让很多人都明白了为什么在这个火器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年代,精锐的弓手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当然,训练的重点方向也从之前的“射准”提升到了“斗力”的方向上了。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萧轩也毫不在乎的制定了新的“弓兵灶”“骑兵灶”标准。因为这两种依旧发挥巨大作用的冷兵器时代兵种在训练和体力上的要求明显高于火器手和火炮手,照顾士兵积极性并尽可能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也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了。

补充的新兵下中队之后进一步的合同训练也很快开始步入正轨,然而在整理军情奏报的时候,萧轩再一次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端倪。或许是经过一年军营生活,又经历过不小的恶战,老团体意识已经产生的缘故。从自身要求上的懈怠到对新兵的各种恶劣作风再一次在军队中有所抬头。

虽然只是通过军情体系的密报而没有亲眼所见,可是仅仅来到教导队的操场上的时候,萧轩就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冬季寒冷的寒风之下,很多下连之后参加队列训练的新兵们从手到脸都冻的通红。而那些原本只是战士的“教官们”们却一个个看起来脸色与气色都很正常。

萧轩只是在队伍中望了片刻,最终还是觉得不将比较严厉的处罚当着新兵的面来进行。因为萧轩也敢保证如果老兵与骨干丧失了权威、整个军队没有任何暴力压迫,是否会出现对战斗力更为有害的现象。因此就选择在整个近卫营原有官兵们在场的时候直接让二十一名犯有无原由恶意体罚新兵、敲诈勒索、在训练时不以身作则、在闲聊的时候散布错误言论等错误严重程度不一的官兵站了出来,其中军官的比例明显偏高。包括了至少四名小队长乃至一名中队长。

萧轩首先来到了那名言论出格的中队长面前:“前军右卫三中队长听说你的志向很大啊,等着功成名就拥有了大量封地之后约定连以内的官兵们相互联姻,在西域一带再造帝国?而且私下里对上官和其他中队总有这样或那样破坏团结的暗示?这是不是事实?你应该明白朕不会平白无故这样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