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送甲送地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675 字 11个月前

甲申年间,北京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用劝说,士绅会装穷,只有硬抢才能抢到钱粮。

当然这是人性,换成一个普通人,有流氓要找你要钱,并且不打算还,你肯定也不会全借。

百余万闯军聚集在开封,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而闯军现在没有稳固的根基地,也没赋税可收,那他们就只能去抢。

他们一旦抢了,那士绅自然就恨透了他们,这又使得闯军无法获得士绅的支持,不能建立稳固的根基地,无法获得固定的粮食和税收,那便只能再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明朝的士绅又十分爱财,你不用狠的,谁会傻到献出家财,而用狠的逼迫,只要他们不是自愿,那就会恨闯军夺他钱财,不会为闯军效力,所以有些时候李过便索性做绝,免得等大军一走,这些士绅又倒向官军。

李岩加入闯军之后,闯军依然还是流寇的做派,就是这种循环,暂时没有打破。

李过听了高义欢的话,摸了摸下颚,他也知道闯军无法改变过去流寇的习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没有可持续的钱粮。

其实最近李自成按着李岩的建议,已经做了些改变,想要在打下的州县设官,但闯军中领兵的将领一大把,能治理地方的文官,却掰着指头就能数完。

闯军中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因为没有足够的行政人才,闯军便只能依旧过着劫掠的生活。

李过微微沉吟片刻,忽然抬头看向高义欢,赞赏道:“你说的没错,我们是要争取士绅的支持,建立稳固的根基,不过眼下开封大营缺粮,本将不得不来抢了他们的粮食,而这些被抢的人,不太可能真心支持我们。”

说道这儿,李过顿了下,忽然笑道:“不过虽然没有他们的支持,但是本将到觉得根基还是应该尝试着建立。”

高义欢听到这话,心里一惊,心肝顿时砰砰直跳起来。

这时李过脑中似乎思如泉涌,来了兴致,他继续说道:“本来这次征粮之后,我就准备带大军回开封大营,将商丘丢弃,但你的话让我改变了这个主意。开封城下百万大军,也不缺你们这点人。本将便把你、还有刘顺、陈宝平等人留在归德府,你们一人一个城,给本将经营着试一试,看能否将归德变成大军的一块根基”

(感谢金蛋蛋o小金的打赏,求推荐,收藏。感谢大家的支持。)

作为主将,即便是下面的部将错了,也不能当着底下人的面骂他,否则部将今后就很难替他管好下面的事情,别的部将看见了也会存在顾忌。

李过作为闯军的核心人物,多年下来,已经有了一套御下之道。

他在大堂上偏向陈宝平,那么私底下,就得再安抚高义欢一回。

这时高义欢被李过的亲兵重新领回堂来,“制将军,高都尉带来了。”

李过从堂上刚挂起的一副地图前转过身来,高义欢连忙躬身抱拳,“制将军。”

这时李过从新走回案前坐下,才对高义欢道:“你一个掌旅的功绩超过了那么多都尉,本将若是赏赐过厚,他们便都会记恨你,不利于你在军中的发展,你能明白本将的用心么?”

李过上来先说这么一句,便基本能够打消属下的不快,反而要对他心存感激。

高义欢就惦记着五百两银子,还没功夫想着点,不过听李过一说,他立刻反应过来,他这样还真是容易让人记恨。

“卑职谢过制将军爱护!”高二哥忙又行一礼。

李过点了点头,他对高义欢也比较欣赏,只是怕他以后爬不高。

李过微微叹了口气,“五百两银子是没有了,不过本将可以给你三百套棉甲,你今后切记不得骄纵,明白吗?”

三百套棉甲,高二哥听了有些意外,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心里不禁一喜。

这棉甲自己造起来,耗时费力,要织布,要棉花,要铁片,还要匠人,他就算有银子,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来。

李过给他三百套现成的,这便省去了他大把的功夫。

一时间,高二哥心中有些激动,同时也有点佩服李过,他原以为闯军就都是些土老帽、泥腿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能统领一营的人,又有哪个是废物呢?

方才他在堂上,安抚了那么多都尉,那些人即便没得到首功,见高义欢被罚,心里也肯定比较舒服,而陈宝平肯定为他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