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不时的点头,赞叹道:“涡河的水流入水渠,再由水车提水灌溉田地。远一点的土地,则用耕牛和骡马从灌井中打水。义欢,你这花了不少钱粮吧!”
看他赞许的样子,高义欢心里自然是一阵自得,“前期确实投入不少,但水利有益后代,相比于今后收益,投入其实不算什么。”
“不错!义欢,你有这样的目光,真的很不错!”李过不禁又是一声赞叹。
这时李岩忽然又指着田野上,每隔十里就出现的一个红色建筑物,问道:“那是什么?”
“节帅,那是村庄,也是墩堡!”高义欢笑道:“鹿邑、陈州、项城等地,我都在建这种墩堡。每隔十里一座,分配百户流民驻守屯田。”
现在高义欢可以说是豫州南部,最大的地主,豫南到处都是他的屯堡。
这些屯堡,既能为他提供粮食,又能为他提供兵员,同曹操的军屯区别不大。
另外这些屯堡,同县城的棱堡配合,将成为一条巨大的屏障。
李岩听了心头大振,这么多墩堡,怕是只有在长城沿线,在边寨地区才看得到吧。
“义欢,你认为东虏会打到河南来?”李岩皱眉道。
他虽然不看好李自成的东征,但是却没想过东虏能打过黄河。他认为东虏最多占据北直、山西,山东,想占据河南还是比较困难。
毕竟东虏的人口,摆在那里,有谁会相信,一个几十万人口的蛮夷,最后能争得天下呢?
高义欢却沉声道:“东虏铁骑厉害,一但破关而入,并在北直站稳脚跟,铁骑四处,河南没有屏障,处境未必乐观。我这也是有备无患。”
李岩点了点头,冬季黄河一结冰,豫东又都是平原,东虏要来,还真的挡不住。
“走,带我去看一看。”李岩当即拔马道:“你这花费了多少钱粮啊!”
(感谢神马赛克的打赏,哎呀,土豆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高义欢回到豫南之后,便对李岩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到豫南看一看。
李岩并不看好李自成的东征,认为他即便能占据北京,也无法站稳脚跟。
这并不是他对东虏的畏惧,而是他了解大顺朝的财政。
河南相比于关中,耕地更多,也安定的更早,但是李岩主政之后,赋税和钱粮依然无法自足。
关中自然不必说,财政根本入不敷出,全靠抢劫秦藩和士绅大族所得,在维持消耗。
这种情况下,李自成要接受糜烂的北方,接受每年耗费数百万白银,以及无数米粮的长城防线,大顺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
银子并不等于粮食,李自成抢劫再多银子,地方上不恢复生产,没有东南的粮食,根本无法维持。
从这一点考虑,李岩回到河南之后,便投入更多精力,来关注春耕。
高义欢正月间对他发出邀请,可他事务繁忙,拖到三月初,才带着人来到鹿邑。
来之前,李岩对高义欢控制的地区,早就有一些了解,对他从鹿邑一县,扩张到三府之地,感到十分震惊。
不过高义欢扩张这么快,李岩以为他的治下,必然一团糟,可进入鹿邑后,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别处都是靠近河边,才有一些土地恢复耕种,但鹿邑却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场景。
李岩一行人,进入高义欢治下后,便被惊住了。
这时远处一队骑兵奔来,马上的人都穿着黑色的衣甲,腰间挂着配刀,鞍上别着长枪,吊着弓箭。
他们的衣甲自成一系,却是高义欢领着一队人马,前来迎接。
李岩看着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气势彪悍,特别是身下战马,匹匹都是剽肥体壮,一看就是吃了粮食的,不禁十分惊讶,高义欢到底多有钱。
“节帅!”高义欢在李岩身前勒住战马,马鞭朝下,笑着拱手道:“卑职恭迎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