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李岩巡视豫南下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325 字 11个月前

这回换李岩不说话了,他身后几个心腹,相视一眼,显然他们追随李岩,也是同意的想法。

高义欢忽然手指鹿邑城外,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还有躬身劳作的百姓,豪气的道:“我做到了!”

此话一出,众人都看向高义欢,李岩瞪了高义欢良久,摇头叹道:“罢了,罢了!”

话到这里,暂时就不能继续说了。

知道你高义欢厉害,李岩忙摆了摆手,结束话题。

这时他不禁叹了口气,他帮助顺军,确实是想减少百姓的苦难,不过事情却始终未能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

他希望李自成能稳定中州,结果李自成水淹开封,杀民百万,他希望李自成能休养生息,积蓄实力,暂缓东征,李自成也不听他的。

“矿山你要,就给你了。”李岩有些苍凉道:“你得了矿山,总归也是保一方平安。天下间,像你这样,能造福百姓,庇护一方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了。”

高义欢见李岩的神情有些沧桑,他心中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有点同情李岩,于是忽然道:“节帅,你为中州百姓,已经做得够多,已经尽力了。”

李岩不想再这个问题上纠缠,他摆了摆手,“你说矿山在你的手里,会更有价值,能造出更多的铳炮。走,带我去看看你的铸炮坊,让我知道你所言非虚吧!”

“铸炮坊在汝宁,节帅还是休息一日,再动身吧!”高义欢道。

“怎么,你还要先准备一下吗?”李岩却摇头道:“我不用休息,今天就走!”

李自成下令东征后,高义欢知道,随着大明朝的崩盘,真正的乱世,便要到来。

高义欢从关中回到豫南之后,便下令各部,不得主动挑起事端,开始着重修炼内功。

这两年,他军队扩张很快,不过经济方面,却很薄弱,许多东西都不能资产。

高义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增强内功,便在汝宁、南阳等地,兴建作坊,准备兵器、衣甲、农具等战备物资的自产。

从去年底,同刘良佐翻脸,商道断绝后,各地就初步建起了纺织、农具、瓷器、火药、木器、冶炼等作坊。

高义欢人才不够,自己只掌握,兵器、制甲、铸炮等几个作坊,其他的作坊,都是他派建筑队,搭建红砖工坊,注入资金,让商贾竞标承包,采取官督商办的模式,来使得整个体系,初步健全。

官督商办,这种方式不一定好,但他能够使各个行业,迅速从无到有,也便也高义欢掌控这些作坊,从而根据他的需要,来生产和调度物资。

在眼下这段特殊时期内,官督商办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至于他所带来的问题,则留到今后去解决。

在高义欢的带领下,李岩一行人,很快又到了汝宁。

众人一进城,便见城中的街道上,都铺了一层红砖,两侧是排水沟,这样下雨后,街道也不会泥泞,城中也不会积水。

一年多来,汝宁城的规划已经有板有眼,居民区,衙门区、商业区,军事区划分清晰,主干道宽阔,都铺山了红砖,排水也经过改善,几十年内都不会出问题。

李岩一行人,进入汝宁,无疑又被震惊了一次。

鹿邑和汝宁,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城池。

一个是注重军事,一个是注重城中居民。

他们走在街道上,便见两侧都是一排排的红砖屋,街道上则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的场景。

众人在城中稍微休息片刻,便轻装简行,只领着十多个护卫,来到汝水河畔的工坊区域。

这里同样是一排排的红砖屋,没有什么美感,但是却给人震撼。

一行人到来的时候,正好是中午时分,各个工坊的雇工和工匠,刚好出来吃饭。

李岩等人看见工坊内一下涌出数千人,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这时兵器坊的官员前来迎接,高义欢吩咐他们把武库中的火器取来。

片刻后,一门门火炮,还有震天雷、鸟铳,轮流演练。

李岩看后,对高义欢道:“豫南防御使,确实委屈了你。我看义欢做个节度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