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整军备战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491 字 11个月前

众将士中有人曾陪着高义欢视察工坊,听说过自生火铳,不过现在看过去,却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这时工匠们已经填充完毕,高义欢微微颔首,示意可以开始,几名工匠抬铳就是一发,硝烟弥漫,顿时就把众人打蒙了。

郝摇旗惊呼一声,“他娘的,不点火啊!”

几名顺系将领都是一脸的惊讶,连已经听说过的魏武军将领,也暗暗惊奇。

一时间众人不禁眼中冒光,议论纷纷,而这时工匠们已经再次装填完毕,又是一铳击发。

高义欢看了看,射速比鸟铳要快许多,威力也有所增加,将七十步外的木板打的木屑飞溅。

“不错!”高义欢一脸欣喜,他看向陈汇廷,“现在造出多少来呢?”

看见这些火铳被造出来,高义欢心中大喜,他有多了一张底牌。

陈汇廷道:“这是根据《军器图说》结合佛郎机人的自生铳,造出来的第一批自生火铳,现在已经生产了一千杆了。”

“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不多造点?”一旁赵大宪插嘴道。

陈汇廷道:“赵将军,这种火铳刚开始生产,工匠们还不熟练,加上其中几个部件对工艺要求很高,制造缓慢,成本太高,在加上发火装置存在缺陷,有时候点不着火,所以现在生产不快,一个月也就两百杆。”

高义欢听了微微皱眉,他的计划落空了,“这个速度太慢,尽早给本帅造三千杆出来,不然无法形成战力。”

陈汇廷有些为难,不过还是行礼道:“卑职领命。”

高义欢忽又问道:“速射铜炮铸造多少呢?”

“大帅,工坊缺少铜锭,铜炮的铸造已经停下了。”陈汇廷道。

“停下呢?库里的铜锭都用完呢?”高义欢眉头紧皱。

陈汇廷道:“铜锭已经用完,工坊还熔了一批铜钱、铜镜,库房中剩下的铜块都是留着给火铳铸造部件,铸炮太耗铜了。”

(感谢虚伪的月神的500,无顬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周荣华倒卖物资的时候,为了记账看账,认了许多字,能够看懂书。

他抱着三国演义看了大半夜,心中有些心潮澎湃,忽然觉得如今天下,就和这本书里写得一样,高大帅就是他的主公,而他自己就是书中的谋士猛将,看得相当的有代入感。

这书中有一股豪情,每个人物都很鲜活,群雄都想建立一番基业,谋士、武将们则辅佐主公,一起成就大事,令读过之人,忍不住心潮澎湃,觉得大丈夫在世,就要干一番大事。

周荣华一看就无法自拔,心里要帮高大帅把事情办好的心思,就更加浓烈了。

次日一早,他就去帅府拜见,像高义欢要了几匹好马,几件文物,还有上万两银子,打包票一定说服张献忠同意与魏武军联盟。

高义欢很快就满足了他的要求,并额外给他一箱火器,让他一并带去。

周荣华稍微做了一些准备,就如同书中的谋士一样,踏上入川的道路。

在周荣华走后,高义欢一面让玄衣卫探查清军的动向,一面加紧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上次漠北蒙古攻击山西的事情之后,魏武军加紧了对北面渗透,不过时间尚短,所以许多密探都未能接触到满清的核心机密。

这些密探大多都只能接触到清军底层,自然也不能提供什么特别详细的消息。

这时从情报来看,清军极有可能是攻明,不过最后到底打谁,高义欢也不能确定。

既然无法确定,与其花心思去猜,不如加强自身的实力,到时候方能从容应对。

七月间,高义欢开始恢复士卒的训练,校场上不时传来士卒训练的声音,还有文艺队的歌声,各部士卒经过集训后,战力没提高多少,不过精神面貌却焕然一新。

这时士卒们的训练如火如荼,高义欢则在训练场,火器工坊,南阳的矿场四处奔走,为大战准备器械物资。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械精良,是魏武军的一大特点,火器的使用,更是魏武军在战争中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郾城失守后,汝宁府的北大门被清军占据,汝宁府处于清军兵锋威胁之下,已经不在安全。

汝宁城内不少富人,都迁到南阳,或者干脆搬到了湖广。

汝宁城外的工坊,在战争中毁坏严重,清军撤退后,高义欢也没着手恢复,而是把大部分工坊,都迁到了南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