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南京动荡

南明大丈夫 话凄凉 2601 字 11个月前

此时原本繁花似锦,充满生机的南京城,已经陷入了恐惧之中。

在江南百姓心里,根本就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谁也没预料到战火居然这么快就烧到了眼前。

前不久,还为生擒孔有德而振奋,嚷嚷着要收复北地的百姓们傻了眼,没想到朝廷的北伐还没开始,清军反而杀到了江边。

一时间,军民对朝廷的信心崩溃,城中谣言四起,恐慌向瘟疫一样蔓延,就算皇帝朱慈烺下诏,声言官军会死守江防,还是无法稳定人心,不少富人都拖家带口往南逃。

南京城,皇宫内。

清早,在奉天殿内,人头攒动,站满了大臣。

清军大军兵临长江,南京危在旦夕,主战主和的大臣都前来向皇帝进谏,有劝说皇帝坚守,也有劝说皇帝离开南京。

殿中,主战派大佬马士英,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主和派。

没奈何,他手下三镇兵马,一上来就降了一镇,另一镇躲在城中不敢出战,只剩下一个黄得功,实力一下就被打掉一半,让马士英心里没底了。

他主战本来就是为了打击东林党,现在真开战,立刻傻眼。

几天功夫就被清军杀到江边,还拿什么打,怎么打?

这时马士英、阮大铖等大佬领头下拜,向皇帝陈说厉害,何腾蛟、路振飞等人站在一旁,个个面露阴沉,脸色有些难看。

朱慈烺坐在龙椅上,也是面带忧色,坐立不安。

“陛下,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当初闯逆进犯神京,就是几个奸臣阻拦先帝南下,才害得先帝殉国。臣等不能重蹈覆辙,肯请陛下为了天下,为了大明的江山,效仿宋高宗暂时离开南京,切莫意气用事。”马士英伏地扣头,满脸沉痛。

他一上来就给劝说皇帝留下定了性,到让别人不好开口了。

(感谢无顬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高名衡督师江北,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明军一触即溃。

近十年来,明军与清军交战,几乎所有的战役都是已失败告终,每次都是明朝损兵折将。

这早就让明军对清军感到深深的恐惧,所以此后清军入寇关内,才有十余万人在山东牧马近半年,而明军不敢一战,只有让八旗大爷抢满意,玩够了,自己北返的笑话。

高名衡深知明军与清军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战力,而是信心和敢战的勇气。

因此他将久经战阵的高杰镇,放在同清军交过手的刘顺旁边,让这两支强兵顶在前面,就是为了防止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局面出现。

这个策略确实有些效果,二十万清军被挡在徐州一线,近两个多月的时间,为他布置江北防线,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当然这与清军想要围点打援,诱使淮江之南的明军救援,有很大的原因。

以前清军围困大凌河,围锦州,明朝不管能不能打过,多少会派遣一些兵马增援,还是敢和清军一战。

这次多铎和阿济格却失算了,豫南的高义欢不来,南面的明军居然也没来,让他们白白浪费时间,给了城中守军布防的机会。

高义欢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等待出手的时机,而淮南的明军则纯粹是怯战。

多铎、阿济格见围点打援策略不成,攻城又消耗太大,清军随即改变策略,决定锁城南征。

只是因为有淮河阻挡,清军无法过河,清军才将南下的时间拖到河面结冰。

十一月,阿济格率领十万人马跨过淮河,高名衡极力想要避免的局面还是出现,淮河一线近二十万明军,不是溃败,就是降了清军,阿济格大军直接杀到了扬州城下。

历史上多铎从归德杀到扬州,只用了十二天时间,清军轻易撕破江北防线,给南京带来巨大的震撼。

现在江北战事进行两个月后,阿济格杀到扬州,对于南京的震撼,没有那么恐怖,但也让朝中动荡起来。

现在南京朝廷能依靠的兵马,就只有江北四镇,还有武昌的左镇,然后就是一支募集不到半年的新军,还有福建等地的军队。

其中新军还没形成战力,基本指望不上,福建郑芝龙的人马又调不动,所以一旦江北完蛋,江南便无兵可守,南京绝对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