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穿甲按刀,站在船头一挥手,怒声喝道:“追!”
有了水师战船护着,运送捧日军士卒的船只,慢慢接近瓜州渡。
这时渡口却是浓烟滚滚,杀声震天,王彦站在船头,拿出一副千里镜,抽出镜筒放在眼前观看,便见蚂蚁般的清军拥进渡口的明军营寨。
渡口的明军且战且退,士卒不断被清军射杀,被长矛捅死,最后十多人退上一座高台。
几名士卒拼死抵抗,用刀砍杀冲上来的清军,不过他们顾得了身前的清军,却防不住鞑子的冷箭。
清军箭法很准,几乎是一箭一个,收割着明军的性命,十多名士卒不是胸前中箭,就是被射中咽喉栽倒。
高台上十多名士卒,陆陆续续被清军砍死,射死,最后只剩一名穿着铁甲,戴着风驰盔的将领。
王彦眼睁睁的看着守军被杀,却无能为力,他举起千里镜看着那名被长矛包围的将领,忽然呼吸急促起来。
千里镜圆形的视界中,那将军一刀逼退了围上来,想要活捉他的清军,忽然将刀往脖子上一架,然后用力一拉,人便栽倒了下去。
王彦泪流满面,泪水瞬间糊住了双眼。
他正欲发怒,想要催促船队加速,夺回瓜州。
这时那艘护送他们的水师炮船,已经将船身横在江面上,侧舷猛烈了的震动,一门接着一门的火炮依次退出炮窗,侧舷瞬间腾起团团白烟,几枚铁弹贴着江面砸向北岸,把占据高台的清军,打得人仰马翻
(感谢大佬我跑啊跑啊跑的1000打赏,恭喜喜提堂主称号。感谢蓝色的江的1000,從前以後g的1000,周圣祖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十万清军南下,打到扬州时人马不减反增,收编了许定国等叛军近十万。
战争进入十二月份,淮安守军中出了叛徒,总兵柏永馥开城投降,刘泽清见事情不妙,只能将错就错降了清军。
明朝漕运四大粮仓之一的淮安丰济仓,也落入了清军手中。
至此江北四镇,降了两镇,不过投降的人马远不止于此,许定国和刘泽清两镇兵,就连黄得功手下,也有两个总兵田雄、马得功也投降了清军。
大批明军投降,成为了清军南侵的帮凶,加剧了江北的危局,不过这些意志不坚的人马投降后,却也使得明军大浪淘沙,留下了一批忠于明朝的兵马。
江北四镇同武昌左镇一样,都是军阀,朝廷给每镇的兵额是三万人,但每镇其实都接近十多万人马。这些兵马大部分,都是一些糟粕。
此时随着大批明军投降,阿济格兵力激增到近三十万,明军这边沿江布防的人马,只剩下十多万人,不过南京从各地调动数以万计的官军和义勇,来自湖广、江西、浙江的明军轮番上阵,牺牲无数,抵挡着清军和叛军的攻击。
高成勋率领湖广水师,过大胜关时,又远远看见一个熟人。
今岁年中时,出使湖广的那个南京钦差,骑着一匹马,驻立在一个小山包上,正看着一艘大船,往西面而去。那艘船高成勋知道,正是礼曹从湖广派来,接坤兴公主的大船。
高成勋领着船队,过了大胜关,在南京码头停船,找到南京兵部官员,交接船上的物资。
一个兵部的主事前来交涉,让高成勋将物资运去镇江,并希望水师能够协助江防水师,防守江面,减轻江防水师的压力,高成勋没有拒绝,抱拳接受了官员的要求。
镇江城外的大校场,一万多名新卒整装待发,他们是南京朝廷新募的中央禁军,都是在浙西义乌、金华等地募集的汉子。
那里是当年戚帅募兵的地方,几十年过去,依然是江南最好的募兵之地。
朱慈烺对于新军寄予厚望,从财政中挤出钱粮来供养他们,本来想让他们训练两年,可现在情势危机,不得不让这群新卒直接上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