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走吧!抗清的路还很长,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名官员,见金声桓不动,说了一句。
清军攻下汝宁后,肯定会马不停蹄的攻打南阳,金声桓还有一万多人马,布置在南阳府东面的山丘间。
那是魏军东线最后的防线,金声桓点了点头,便领着七八百人,借着夜色的掩护,往西面跋涉。
崇王宫的城墙上,王家屏一脸的郁闷,他奉命混入城中伺机夺城,但是因为魏军盘查森严,他的属下大多被清查,让他根本没有机会给清军当内应,反而还在守城战中,一步步高升,从队正升到了掌旅。
守城战中民团的伤亡很大,未经过充足训练的民团,在战斗中空有一腔热血,打仗却没有经验。
那些团丁作战英勇,跟愣头青似的,遇见清军根本不躲不避,所以死伤十分巨大。
王家屏当上队正没几天,自己的哨总,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非要跟一个清军把总交手,被一刀砍翻,他那个旗队,死了大半,他从队正做了哨总,之后又一路升到了掌旅,让他都有点不敢相信。
做到掌旅后,王家屏手下有了两百多号人,虽说这些人不会跟着他造反,但是他毕竟有了点全力,行事方便了许多,居然找到了几名没被魏军查出的手下。
王家屏把他们安插在自己的麾下,又恢复了一丝信心,准备配合清军做点什么时,城内的守军居然决定要投降了。
这真是造化弄人,王家屏心灰意冷,背靠在墙上打盹。
这时他一个属下却靠过来,小声说道:“头儿,不对劲啊!我怎么觉得,魏军的人减少呢?”
王家屏不以为意,“你眼花了吧!四面都被清军围着,怎么减少,他们还能飞走不成?”
属下摸了摸脑袋,笑道:“也是!”
……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满汉一家,于应龙心中冷笑。
多铎却忽然眼前一亮,一下兴奋起来,有点惊讶自己怎么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仔细一想,他才想起来,是去年征讨漠北蒙古后,回到北京时,好像听过多尔衮和洪承畴等人,谈过什么满汉亲善的话题。
当时多铎对此嗤之以鼻,不过事实教他做人,只凭借区区一千多员八旗王公大臣,还有五六万满洲男丁,确实无论如何也吃不下整个天下,统治万万汉民。
这次他攻打汝宁城,就死了四万多人。
这要是没有汉军帮忙打一仗,真满洲死这么多人,那大清国就完蛋了。
战场上激烈的抵抗,还有巨大的伤亡,让多铎心里的想法,慢慢改变,武力很难解决的时候,就到了动一动脑子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多铎不得不佩服起多尔衮,十四哥不愧是大清的睿王,总是能未雨绸缪,先人一步。
居然那么早就能想到,“以汉制汉”的政策和“满汉一家”的口号出来。
大清确实需要大批的汉员来治理地方,大批汉军来消灭敌军,而满人则在幕后指挥,岂不是安逸?
多铎同意了于应龙的要求,于应龙遂即返回汝宁城,同金声桓商议了半个时辰后,金声桓让惨兵退入崇王宫,然后下令让百姓出城逃命。
于应龙遂即出城来见多铎,清军派人接收城门,同时放城中饱受战火的百姓出城。
这时清军就站在城门两侧监视,扶老携幼的难民拥挤着通过城门。
清军严防魏军士卒夹杂在其中,每个青壮都要拉出来检查,一旦发现有手指头有茧子,身上有刀疤,便立刻拉出来砍头。
好在魏军早有预料,老卒都撤入崇王宫中,只有些民团的团丁,夹杂在人群中混出。
多铎站在远处,看见难民队伍,乱哄哄的走出来,有的往西,有的往东而去,没有人留下,不禁微微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