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欢听他这么说,放心了一些,同时也清楚了魏军六万人马,在汝河两岸构筑的防线,是个什么情况。
其中北岸的兵马,主要集中在襄城和两座军堡中,南岸的人马则沿江构筑工事设防,抵挡清军过河,防止清军直接杀入南阳。
高义欢点了点头,扯着嗓子道:“好,襄城难以攻打,要防着多铎强渡汝水,你要好好防守南岸。孤王坐镇襄城,必要时会杀出城去,给你支援。同样,清军要是攻打襄城甚急,你要渡过汝水,来给孤王解围!”
“臣明白!”吴世昭抱拳。
正说着,多铎转了一圈后,已经回到中军,清军大阵中,立时就有近百支号角仰头吹响。
在清军阵线前,五十门红夷大炮一字排开,清军炮手在大炮前堆砌了沙袋,在地面上挖了炮坑,将接近三千斤重的红夷大炮放在其中,固定好了炮位。
这时号角一响,清军炮兵阵地上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轰轰轰”的炮声中,各门火炮炮身带动炮架往后一退,阵线上瞬间白烟弥漫,五十枚十多斤重的炮弹,尖啸着砸向城墙,城上立时尘土飞扬。
一枚枚炮弹,猛击在城墙上,铁弹顿时将城墙砸出一个凹陷,墙砖碎裂,无数碎石飞溅。
襄城上一片惊呼,被五十门大炮猛砸城墙,整个城池仿佛都在摇晃,让长期拥有火器优势,惯于使用火器的高义欢心中也一阵波动。
“还击!”高义欢大喝一声,不待部将提醒,就在护兵的簇拥下,走下城墙,等到了城墙背面的安全地带,再进行指挥。
高大王下城后,城上守军立刻放开了手脚,城头火炮还击,一枚枚的炮弹砸向清军炮阵,顿时泥柱飞溅,惨嚎一片。
一时间,两军炮手,疯狂的对射,放完一炮的清军炮手,用刷子清膛,装入新的发射药和炮弹,调整好炮位后,第二轮射击再次到来。
清军操炮的手法,居然与魏军基本一样。
这时阵线上已经硝烟弥漫,多铎看着弥漫的硝烟,顿时一挥手,大阵两翼便各出来近万人马,在隆隆炮声中走了出来
(感谢nhongz的打赏,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清晨,襄城附近,方圆数十里范围内,魏军的堡垒,清军的营盘,几乎同时喧嚣起来。
城头上一笼笼冒着热气的馒头,热腾腾的肉汤被抬上城墙,士卒每人拿着馒头,端着热汤,蹲在城头大口大口的吃着,没多久城头警钟响起,士卒们便急忙擦了擦嘴,胡乱将馒头、饼子塞入嘴中,然后立刻起身列队。
城墙上魏军士卒画垛而守,一个小队,十二人守三个墙垛。
这时各局集合在一起,一百余人在城墙上站成三排,各小队的队正,先检查了属下身上的兵器,然后纷纷回到队列中站定。
这时每个局的训导官,便走了过来,站在队伍的前面,开始进行战前动员。
相比于其他军队,训导官是魏军中的一个特色,每次战前都要进行训话,来激励士气。
这时高义欢的主意,意图打造一支意志坚定的军队,不过训导着个活计,需要大批有觉悟,有理想的人来做,高义欢手下显然没有一支这样的训导队伍,所以他的训导制度,便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训导总比没有要强一些,在激励士气,掌控军队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这次清军攻击豫南,豫南虽也有人投清,但是却没有向江北一样望风而降,便得益于有一批训导官。
这时各局的训导们,开始给士卒训话,不过这些大老粗也说不出什么有水平的话来,总结起来就是那么几句,都是上面定下来的说辞。
“那啥,大王为啥要带领俺们打鞑子,因为鞑子就是一头饿狼,不将这头饿狼打死,俺们种了庄稼,他们要来抢,俺们织了布,他们也要来抢。这些牲口不仅是抢俺们的衣食,还杀我们的父母,侮辱我们的妻女,所以我们必须要挺身而出,痛击鞑子,保卫家园。弟兄们知道辽地吗?三百多万汉民,死伤近半,余者只能穿着满衣,剃着小辫,做鞑子的奴隶。弟兄们还记得山东吗?鞑子打进来,济南十余万老乡,都做了刀下冤魂。现在鞑子又要打南阳,弟兄们说怎么办?”
战成三排的魏军士卒,挥拳回应,“打死龟孙!”
“中!就这么整!”训导官满意的点头,“俺们只有击退鞑子,大家才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在魏军进行动员时,清军一边,号鼓声此起彼伏,穿着灰步褂子的绿营兵,穿着鸳鸯战袄的江北降军,还有花花绿绿的八旗军,像是一条条溪流一样,从各个营地中流出,然后汇集成一片人头的海洋。
清军骑兵最先抵达战场,他们三百多骑为一队,在旷野上游弋,防止魏军骑兵突袭立足为稳的清军。
这一战多铎集结了近二十万清军,战线不只是襄城一座城池,而是包括襄城在内,方圆五六十里的广阔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