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有人说话,排解了她的一些苦闷,但是有时候,朱媺娖还是有些高兴不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让她心中时常感到失落。
此时,高义欢骑着战马,已经到了王宫前,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王宫的修整又有了进展,大门粉刷一新,装上了铜钉,挂上金漆匾额,虽依旧寒掺,但已经有了一点王宫的样子了。
高义欢刚到宫门前,门口值哨的侍卫,立刻就迎接上来,替他牵住了战马。
高义欢将马鞭丢给侍卫,抖了抖身上的雪花,便疾步向后宫走去。
空旷的王宫内,院子和亭台阁楼,都覆盖了一层白雪,别有一番风味。
高义欢刚进入后宫,便见远处亭子里聚集着几个妇人,于是便走了过去。
朱媺娖等人正欢声笑语,坐在一旁的赵娟,手掩着小嘴,打了个小哈气,眼睛眯成一条线,睁开眼时,忽然看见一个穿着金甲,英武不凡的男子走过来,她立刻就站起身来。
亭子里的众人疑惑的看了她一眼,朱媺娖扭过头去,然后顺着她的目光回头一瞅,刹那之间,就一下愣住了。
“大王,您回来了!”赵娟脸上满是惊喜、关切,一脸的柔情。
高义欢微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她和朱媺娖身上,忽然眼中精光一闪,惊喜道:“嫂嫂也在!”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时间到十一月中旬,天空中雪花飞舞,关中大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
在通往西安的官道上,数万大军脚踩着薄雪,顶着寒风向前挺进。
高义欢骑在战马上,观察着这官道两侧,白雪皑皑的原野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出现一个村落,炊烟袅袅升起,看样子已经有了些生气。
“看来近一年的时间,李先生治理关中,还是颇见成效啊!”高义欢嘴里哈出白气。
陈名夏脸颊冻得微红,吐着白气道:“关中乱了多年,土地多,人口少,藩府组织百姓耕种,靠近渭河水系的良田种麦子,差一点的田地,便种棉花,还有玉米和番薯。明岁之后,渭河平原上的粮食能够满足关中六成的消耗,剩下四成则从湖广和四川转运。不过粮食上虽有缺口,但是棉花收获后,则直接卖给西安附近的工坊织出棉布,然后销往西域、蒙古、乌斯藏,换取牛羊、马匹、还有毛皮,总的算起来,收支应该能够达到平衡。”
高义欢问道:“关中生产的棉布,应该是比不上江南的货物吧。这些棉布能有竞争力么?”
陈名夏道:“江南的棉布确实要好于关中生产的棉布,他们的货物不仅精美,而且还比我们的货物便宜。在关内,我们的货物基本都没有竞争的能力,不过关外的蒙古人,对棉布的要求,并不像关内那么高,粗糙点没关系,能穿就行。我们现在是占据了距离近的优势,加上藩府对关税的调控,让关中生产的棉布,能占据一席之地,但想要彻底竞争过江南,臣以为不太可能。”
陈名夏是江南人氏,对江南经济发达,棉纺、丝织的厉害之处,是深有体会的。
高义欢沉思着点了点头,“江南纺织历史悠久,关中刚刚起步,只要能生存下来就行,不用急于一时。”
陈名夏道:“其实藩府要扶持关中的棉纺工坊,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但是问题在于,藩府只能控制藩国之内的事情,还不能影响外部。我们不转卖江南的布匹,别人会进行转卖。现在口外对蒙古人的贸易,大部分都是被山西的晋商把持,他们在江南拿到物美价廉的货源,最远能够卖到罗刹国,把我们在口外的生意都抢得差不多了。”
这还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满清对蒙古的影响力,要比西魏大太多了。
晋商借着满清的庇护,在口外贸易时,比西魏国的商队更安全,而他们手中的货物,又比西魏的好,那西魏便很难竞争过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