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各种解读

大文学家 醉卧笑伊人 2266 字 8个月前

这一转折是极其突然的,给毫无思想准备的刘织云和读者当头一棒——刘织云为之付出十年艰辛劳动的项链竟然是假的!

这正是王德孚精心运用小说技巧所追求的震撼力:戏剧性地揭示出人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是脆弱的,被动的,总是受命运是控制。一点极小的事就可以使人由无变有,又由有变无,人的一切理想、追求、憧憬和虚妄最终不过是复归于无——虚空,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朱墨彻认为这正是这篇短篇小说的主题,他不认为王德孚是通过写这篇作品批判什么,认为“他只是忠实地讲述着,没有评判,没说自己的情感,就好像对人世间的苦难只是写写看看。”

毫无疑问,朱墨彻的观点无疑是比较新颖的,因为主流的观点,是认为王德孚是通过写这样一篇文章来讽刺那些虚荣的女人,希望她们可以警醒,不要因为虚荣而毁了自己的人生。

还有一些比较愤青的读者,则觉得王德孚的这篇小说已经批判了整个社会!

只因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由于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

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

文中的女主一家就代表了小资产阶级,他们的遭遇,引起了这些愤青读者的同情,他们觉得这样的社会需要变革,所以这篇小说也是一篇非常革命的作品!

类似严珍香这样的读者还有很多,他们一开始都是对王德孚持怀疑的态度的,总觉得王德孚一个写散文、杂文的,来写小说的话,就会非常僵硬,没有任何看点。

结果他这篇短篇小说处女作《项链》,只要认认真真看完这篇文的读者,都有一种被惊艳到的感觉。

这样的作品,就算再过个百年,它也不会过时,这就是所谓的“经典永不褪色”,它就算被选入语文教科书中,也不会有任何人质疑,因为这样的短篇小说名篇,不选入教科书,才是编撰教科书的人眼光有问题。

丁梅在严珍香那喋喋不休的嘴彻底闭上,脸上的神情还从原来的各种挑刺、不屑,变成了难以置信、不可思议之后,她不由也对王德孚的这篇新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几乎一口气将这篇小说看完,然后自然明白了严珍香神色那样精彩的原因。

丁梅心中对王德孚的敬佩与崇拜更进一步了,这个时候她终于忍不住向严珍香发难:“就凭这样一篇《项链》,就已经足够证明《红蔷薇》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了吧,刚刚你的那些挑毛病的话,也太有失格调了。承认吧,你就是对王德孚存在偏见,或者你就是希望通过逆潮流来寻找存在感。只可惜,像王德孚这样天赋超群的作者,你在他面前,永远都只是肤浅的人。”

一时间局面已经反转,丁梅只觉得扬眉吐气,刚刚她确实被严珍香搞得阵脚乱了,幸运的是,王德孚的新作让她有了更足的底气。

班上的同学也开始纷纷附和丁梅,她们显然更加认可丁梅,尤其是那些同样也已经看完王德孚新作的女大学生,她们只觉得自己已经彻底被王德孚的才华所征服,偏偏严珍香这种人还要强黑,这简直就是和她们的偶像作对!

严珍香可谓人算不如天算,本来她确实想要借着喷《红蔷薇》来打压一下和她同样都是文艺女青年的丁梅,谁让丁梅总是各种替《红蔷薇》宣传。

结果严珍香明明打压都快要成功,却因为小觑了王德孚的新作而翻车。

这时她已经无话可说,因为她不论说什么,都像是在强行狡辩,偏偏她自己又写不出像王德孚的新作那样构思精妙的短篇小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