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横飞,藤萝倒挂。相传是天师张陵携弟子云游,由淮入大湖,溯信江,沿泸溪河逆水而上,至龙虎山,见两岸奇峰怪石林立,恍如仙境,便弃舟上岸,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因此而得名。
龙虎山曲径通幽,小溪叮咚,风光秀丽,有象鼻山、神仙洞、螺丝峰、天作高山,不过还不像是后世这么热闹非凡,但这不代表龙虎山的名气在晋朝就不大。
天师道能在三国时期掀起风浪,本身就证明了自身的影响力。现在在洛阳辅政的张华还是张良的后人,而恰好天师道也是张良的后人,古代这么注重出身连张华都把天师道的后裔当成是自家人。
经过了一番查找,燕王府的护卫终于找到天师道第五代天师张昭成,此时的张昭成端坐于室内,似乎神游天外,实际上在听着下面护卫的来意,然后默然点头拆开了司马季的书信,里面详细真挚的表示对张昭成的尊重,还有感谢南征期间对他的帮助。
在张昭成看信的时候,来到这里的护卫也在抬头看着这个山下村寨口中的神仙人物,确实一派慈眉善目之像,身上有种飘然世外的气质,观之令人心折。
“燕王厚爱了!”张昭成慢慢的开口道,“不过我已经年过七旬,一心向道不能远行,可以让我的弟子随护卫同去幽州,这个弟子跟随我多年,身上的本事师承于我,应该会帮助燕王完成他心中所想!”
张昭成说话的时候面色不变,他在年少之时就以木讷著称,到了这年纪更是一心向道。散播天师道的影响力当然也十分重要,不过却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了。
再者从张鲁之后,天师道也不在亲自出马和朝廷作对,而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过起了半隐士的生活,没等护卫开口劝说,张昭成就召唤了一个四旬左右的道士出来,开口道,“携带家中最重要的东西和典籍去一趟幽州!”
“是!”中年道士同样惜字如金,答应之后就退了下去,准备收拾东西启程。
“这位军士大可以放心,此人是我的弟子,得到了我的一身本领,如果他不能解决的事情,那就算是我出面也没有办法,直接告知燕王就可以了。”张昭成见到护卫眼中还有犹豫之色,便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就此一众护卫还护送着几个道士以及坛坛罐罐,离开了龙虎山,等到到达幽州的时候,正是蓟城最为热闹的时候,几个道士也都暗自点头,进入封国之后燕王治下百姓井然有序,有一种看不见的秩序感,不同于一般大城,反而有江南的宁静。
“既是馨儿的兄长,季也没什么不放心的!”天知道司马季是多么的不情愿,索性这两个人从事商业,应该不至于坏事,又多加警告了一下就算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至少在目前,贾氏在洛阳的地位是很稳固的,后来玩脱了也是和太子有关。洛阳坐拥中央禁军三十六,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任何一个藩镇都不能和禁军争锋。贾南风当政之后,也没有玩削藩之类的事情,自然不会引起宗室的反扑,目前还在相安无事的状态。
这士族和宗室的关系么,目前就像是一个纠缠在一起的双生体,宗室太强就是八王之乱,可宗室不强了,士族就把皇权架空,东晋就是和西晋截然相反的例子。东晋第二代皇帝司马绍,被多方制肘导致一事无成。
司马季显然不能对自己开刀,那就只能让别人去死了,给自己腾出生存空间。胡人是外患、士族是内因,谁死了他都很高兴。
先后把两批人送走,蓟城城门头出现了一张告示,表示燕王府护卫出现空缺,此时正是建功立业之时,燕王殿下广邀天下英雄豪杰入府,共襄盛举。
晋朝这个年代,生存在山间野外的独行客还有很多,豪侠、剑客并为罕见之事。各大强藩重镇、王府士族、都在招揽这些人收为己用。关中司马柬、淮南司马允都是如此,司马季此举当然也不算逾越。
虽然在司马季眼中,这种人纯粹就是社会不稳定分子,可他也必须要学习大宋王朝,对着这些亡命徒伸出橄榄枝,用来当做王府护卫。甚至还把目标定在了封国之外,只要够得上标准,自然是英雄不问出处。
告示被贴上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封国家臣去忙了,弓马纯熟者优先。反正从他继位之后,封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相信主簿、录事、记事也应该早已经习惯了,天下太平那还是燕王的风格么,没事也要找事。
“本王要的不是琉璃杯这种东西,我要的是镜子,你明白么?颜严!”司马季捏着刚刚送来的琉璃饰品,颜色光泽都很好,可以看出来波斯工匠确实尽心尽力,对得起燕王的怀柔,可他真的不需要这玩意。
如果琉璃只是用来制造装饰品的话,那注定就仅止于此了。做杯子饰品,除了有瓷器这个竞争者之外,可不要忘了中国的玉石文化,各种玉石美观程度不下于琉璃,还更结实。有瓷器和玉石的夹击,琉璃怎么可能成为主流?
“镜子?臣下一直以为殿下是要制造饰品,用来盈利!”颜严很是惊讶,满脸都是殿下你怎么这样的表情,颜严心中燕王要是不贪财的话?那还是燕王么?
由此可见司马季一系列的操作之后,现在的名声是多么的卓著,连封国臣下都这么看他。
“这个么?当然也重要!”司马季略有些尴尬,仔细想想他好像也确实是给别人这种印象,不让王戎石崇专美于前,“不过不能仅仅在饰品上想办法,还是要镜子。至于到底什么用,到时候本王可以让你亲眼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