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面具(上) 王小枪 4546 字 2024-04-23

丁战国放下电话,盯着李春秋说道:“还摆啊?好事儿来了,忙完再跟你下。”

“坐下。”李春秋依旧看着棋盘说,“等车把人带回来,再近的路也得十五分钟。我还能杀你两盘。这次让你一个炮。”

丁战国看看表,觉得在理,坐在桌旁说:“接着吹。”

一直下到押送梁福的车开进公安局大院,丁战国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临走前还跟李春秋相约改天再战。丁战国脚步渐远,李春秋隔着窗户向外张望。汽车上走下一个中年男子,身材矮胖,胡子拉碴,走路晃晃悠悠的,好像还没睡醒的样子。

不一会儿,楼道里脚步声渐密,远远听见丁战国说“先把人带到预审室”。李春秋想了想,先回自己的办公室,简单整理了一下。之后,他穿上外套,慢慢向外走去。政治部、交通科、财务科、预审室,随着脚步渐渐靠近,屋里的谈话声也依稀可闻。

“你经常去鼎丰酒楼?”丁战国问道。

“是。”一个陌生的声音,想必是梁福。

李春秋站在预审室的门口,门玻璃上的帘子并没有落下。他侧身朝里面看了一眼,见丁战国把一杯冒着腾腾热气的水递给梁福,嘴上还随意地聊着:“老板娘刚刚从这儿回去,她跟我抱怨说你经常赊账。”

梁福接过水,有些尴尬地回道:“贩猪卖肉,挣的就是两边的钱。有时候收肉的饭馆不给结账,买猪的钱我还得垫着。手头紧,嘴上还戒不了,就去赊一口。”

“只要不烂醉,这不算毛病。一月七号那天晚上,你又去了?”丁战国笑了笑,问道。

“对。”

丁战国把一张照片递给梁福,问道:“见过这个人吗?”

梁福接过照片看了看,说:“这女的,见过。”

“哪天?”

“就七号那天。”

“那么多人,你都记得住?”

“常客我都认识。那个女的面生,还叼着洋烟卷抽,我就多看了两眼。”

“她坐在什么位置?”

“柜台左边。”

女的,柜台左边,刚刚递过去的照片肯定是尹秋萍。李春秋此刻蹲在预审室的门外,假装系鞋带。

“就她一个?”丁战国在屋里继续问道。

“还有一个男的,坐她对面。”

李春秋搭着鞋带的手指微微颤动了一下,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这个酒鬼真的看到他了吗?

预审室内,丁战国的问题还在继续:“他穿什么衣服?”

“好像是件黑色的呢子大衣,不是黑色就是灰色,还戴条围巾,其他……就想不起来了。”

“你可不像去吃饭,专门去跟梢的都没你记得这么清楚。”见梁福如此对答如流,丁战国似乎也有些怀疑。

只听梁福讪笑着说:“那女的,长得挺好看。我就想看看,啥样的男人会跟她在一起。”

“哦,那你应该印象很深,能想起来那个男人长什么样吗?”

“应该差不多。”

丁战国对预审员说:“马上给画师打电话。我去通知高局长。”

“是。”

听到预审员的脚步声,李春秋赶紧站起身来往外走,刚要拐出走廊,就听见丁战国在背后喊他:“老李?”

丁战国看看他身上的大衣和手套,一副要外出的样子,紧走几步来到他跟前说:“这才几点,你就要溜了?”

李春秋往四下看了看,小声说道:“等会儿还回来呢。我去趟六福居,买个酱肘子。”

“上班时间办年货。”

“嘘——,也不耽误事儿。姚兰老催我,我总忘。六福居的东西,再过两天,什么都卖没了。”

丁战国听后,也往四下看了看,然后掏出钱包拿出几张钞票:“也帮我捎两个。”

“你自己怎么不去?”

丁战国拍着胸脯说:“局里的顶梁柱,能去排队买肘子?我一撤,这楼塌了,怎么整?”

“那也是被你吹塌的。”李春秋拽过丁战国手里的钱,转身走了出去。

攥着丁战国的钱,李春秋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单位。公安局的大门外,他看了看手表,已经中午十一点十二分了。画院离这里不远,派车去接,画师一会儿就能到。梁福能对那天的细节记得那么清楚,那一定是留心盯着他俩看了半天。以丁战国对他的熟悉程度,不用等那幅肖像画完,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交通要道就会全部接到通缉他的命令。

暴露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情了,李春秋只想知道如果现在马上赶到火车站,乘坐最近一班火车离开这座城市,还来不来得及。中午的十字路口渐渐繁忙起来,不断有出租车和人力车从他面前经过。这是李春秋十年来每天都要经过的路口,他从孑然一身走到二人牵手,进而成了三口之家。现在,他即将最后一次经过这个路口吗?从此告别这座妻儿俱在的城市,去过与他们都毫无关系的另外一段人生?

远处,一辆公共汽车慢慢驶来,李春秋依然在左顾右盼。不一会儿,汽车进站,挡在李春秋的身前。此时马路对面,有两个人假装不经意,却又不断地朝汽车上张望。顷刻,汽车开走了,路边空空荡荡的,再也不见李春秋的身影。

丁战国站在窗前,专心致志地用手拔着窗台上一盆仙人球上的小刺。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侦查员走进来报告:“科长,他已经出发了。”

“别急,再等等看。”丁战国头也没回地说道,眼睛一直盯着窗台上的仙人球。以李春秋的资历和最近一段时间暴露出来的能力,如果真的是国民党特务,那他的级别一定很高。换句话说,若想抓住这条大鱼,那捕鱼的网必须织得又大又密。

鼎丰酒楼的爆炸案过后不久,丁战国曾经去废墟上考察过。站在一片废墟上,环视良久,丁战国问身边的一个侦查员:“如果你在这儿接头,会选择哪张桌子?”

侦查员有些犹豫,半天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丁战国走到柜台左侧,靠近厨房的那张桌子:“坐在这儿,既可以看见进入酒楼的每个人,又可以在情况有变时穿过厨房,从后门离开。攻守兼备、进退自如。你觉得怎么样?”

侦查员点点头道:“您说得有道理,可惜现场已然成这样了。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谁还能知道?”

“如果有目击者呢?”

“目击者?科长,现在熟悉这个酒楼情况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就算没这颗炸弹,这么大个酒楼,每天人来人往,谁能记得那么详细呢?找目击者,比大海捞针都难啊!”

“找不着没事,咱们可以变一个目击者出来啊。”

“变一个?科长,您准备大变活人啊?”

丁战国没再言语。回到局里之后,他给一个曾经一起干过地下工作的老同事打了个电话:“我需要一个人来配合,必须在公安系统没有熟人,干过侦查最好……你说。太好了,刚从前线下来,他叫什么?梁福。”

之后的步骤完成得很顺利,梁福很快熟悉了背景资料,并且细心地向丁战国建议:“最好能给点儿那个人当天的穿着细节,一两个就行,不要多,真实又有震慑力。”

丁战国点头答应,李春秋平时常穿的有两件外套,那天他究竟穿了哪件,还是会刻意换一件不常穿的?思索良久,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可靠的消息源——李唐。

第二天早上,他特意把车开到家里。一早,等李春秋去送孩子时,截下李唐。这小子遗传了李春秋的好脑子,什么那天他妈妈值班啊,爸爸不给买草莓蛋糕,光让他啃干面包啊,统统记得一清二楚。

丁战国趁机套话说:“这么说,你那天去了西餐店啊?我好像看见你们了。”

“是吗?我怎么没看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