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当前这种涉及到两个修炼世界的大规模对立和冲突中,一两个人或是一二十个人的小集体,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想要对战争局势有所影响,必须要集合某一方面的修炼者共同努力才行,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在这里完全没有多少挥的余地。
这种大型战争与对峙,比拼的就是双方综合实力的高低,一方的综合实力越强大,其最终所能占据的优势就越明显,也越容易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身处于其中的修炼者,不但可以顺利实现自己参与进这种危险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更加容易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不出现什么意外变故。
而想要最大程度地增强自己一方的综合实力,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增加相关修炼者的数量,采用那经久不衰的人海战术,以多欺少、以众凌寡。只要同类修士的数量占据绝对优势,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后排山倒海地压下来,哪怕对手的实力和势力再怎么强大与惊人,最终也难逃一个事败身死的下场。
因此,在圣武大6这种地方,同类修士之间天然便具有一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那样做,不仅对被帮助者十分必要,对于主动出手的人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因之而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给自己的修炼和生活额外增添一份助力。
而且,就算没有从被帮助者那里得到任何好处,单单是一定程度上增强自已一方修士的综合实力,增加己方在战斗过程中的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一件十分不错的事情。大局在握,优势明显的情况下,身为其中的一份子,自然而然地就会随之享受到伴其而来的无尽好处,从另外一方面获得最为充足的回报。
此时,薛冷现战场中的那些修真者处于危险状态中后,什么废话都没有所说,当即便主动表示要出手相助,正是秉持着这样的考虑,顾念到了大家同为修真者的香火之情,丝毫没有一般人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更不会因为对面那些修魔者实力强大就畏难退避,放任自流。
不过,就算打定主意要插手场中正在进行的争斗,给同为修真者的那些人提供一份额外的帮助,薛冷也没有随随便便地就参与进去,而是先主动与那些人沟通了一番,准备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决定。他可不想好心办坏事,引得那些修真者生出什么误会,结果枉做了小人。
如果那些人认为他们此举乃是趁人之危,趁机拾取别人打下来的果实,那他绝对二话不说,当场就带领众人离开这里,再也不管那些修真者的死活;如果那些人认清现实,诚意邀请他们出手相助,那他也绝对不会推辞逃避,当场就拔刀相助。凭借他们这群人的修为实力,真正参与进场中正在进行的战斗后,绝对可以轻而易举地就将整个局势给完全翻转过来,以最快的度取得最终的胜利。
“竟然是一群寂灭期以上修魔高手,而且为的那人同样具有渡劫期的实力!这样一个组合,就算放在修炼高手层出不穷的圣武大6中,也十分少见了。(看来在我们离开的这十几年时间里,这边的情况生了很大的变化啊!”疾步赶到战斗现场,只是简单扫视片刻,薛冷不由轻声低呼了一句。
“嗯,这些人就是跨界而来的修魔者?看起来确实比一般修真者要厉害很多啊!”听到薛冷的惊呼,叶秋离也赶紧集中注意力,挨个在那些正处于交战状态中的修炼者身上巡视一遍,一边结合自己曾经阅读过的相关资料,详细比对那些修魔者的特征,一边不由自主地简单感慨了一声。
仔细阅读过星云真人、百草散人、魏长风等高级散仙修炼札记中关于修魔者的记载,叶秋离对于那些与修真者截然不用的魔道修炼者的具体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很多与修真知识完全不一样的特殊资料,但是那些东西毕竟是纸上谈兵,没有经过实际检验,给他的印象总是不够深刻。
比如,在那些高级散仙遗留下来的相关资料中,对于修魔者的修为层次,全都有一个极为详细的划分,炼体、修心、融合、入魔、化劫、塑神、魂变、寂灭、渡劫、飞升,魔道修行的十重境界,每一重都有十分细致的记载,而且还与修真者的各重修炼境界一一对应得严丝合缝,不差分毫。
像是现在,薛冷刚刚所说的寂灭境界,就相当于修真者的合体境界,而之后提及的渡劫境界修魔高手,也与即将迎来天劫考验的渡劫期修真者相差不多,全都是同类修行者中修为实力最为高深的一个层次。
与之类似,修真者修炼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十个修炼层次中的其他几个层次:筑基、开光、灵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大乘等八重境界,也可以对号入座地与修魔境界一一对应起来,更加方便地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让人更加直观地对魔道修行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
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些资料就算了解得再详细,各种特征就算记忆得再娴熟,没有真正与那些修魔者面对面地深入接触一番的话,依旧很难对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等到真正与那些家伙碰撞在一起后,依然是两眼一抹黑,只能硬着头皮强行上马。
毕竟,修魔者所走的魔道修行道路与修真者所走的仙道修行道路,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修炼方式,相互之间的境界层次与修为实力虽然可以一一对应起来,用一个大差不离的标准进行衡量,但是每一个境界都有独属于其自身的特征和印记,根本没有半点可能互相串联着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像是修为境界划分这种玄之又玄、完全依靠当事人主观判断的东西,没有亲自见识并且实际比较一番,绝对没有任何人可以对此产生什么清晰的认识,永远都会处于虚不着力、混混沌沌的状态中。
这种情况,打一个比较适宜的比方,就好像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的划分,没有亲眼见识过,哪怕别人描述得再详细、再具体,也不可能建立起什么清晰、真实的印象。没有一个合适且有效的判断基点,光凭想象,绝对没有半点可能将那种事情给分辨清楚。